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多种功能,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国土资源。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本期邀请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每到岁末年初,个人所得税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今年,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等进一步成为热点,彰显出随着税制改革深化,个税越来越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多层次红利也持续发挥出来。
一碗面能有什么门道?作为流传于河南安阳的地方面食,安阳捋面绵软筋道,深受当地人欢迎,跻身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下定决心要把捋面的手艺发扬光大,让它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医养结合是实现健康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2022年3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有机衔接。
据央视12月5日报道,近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提出要以公益普惠为原则,坚持“1米高度”视角、寓教于乐内涵、安全环保标准,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让广大儿童享有安全、便捷、舒适、包容的城市公共空间、设施、环境和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使命,需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激活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从历史长河中看待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功能,在时代大潮中把握文化引领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文化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价值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宝贵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高度,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对“斗争”及“斗争精神”作出深刻阐释。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段论述蕴含着对人类文明史的深刻把握和理解,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
前不久,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6部门印发《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在重庆市基本建立组织多元、产品丰富、政策有力、市场运行安全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重庆经济体量大,产业基础良好,成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有助于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迪智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2021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数量超1.03亿人。2012年,这一数据为2484.51万人。10年间,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数增长超过315%。”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相关负责人用数据清晰展现了“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三晋大地上,金灿灿的谷子再获丰收。在电商平台的直播间里,动辄日均几万斤的“金珠子”被拍下,随后被送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继而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据统计,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已从2012年的1.91%提高到2021年的2.44%。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努力做到问题、时间、区域、对象、措施精准,确保各项政策举措科学有效,坚持用法治的手段保护蓝天白云,避免“一刀切”“运动式”攻坚,蓝天保卫战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