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作为基层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更需有一颗“想干事”的心,扎根基层、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最直接的需求,解决人民群众最根本的问题。青年干部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高觉悟想干事。
要坚定“四个自信”,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民族自信,凝心聚力赓续奋斗、勇往直前,谱写中华儿女至诚至真、众志成城、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诗篇。
党管人才,要发挥法制建设的保障作用。党管人才的重要职责是领导和促进人才工作立法建设,形成用法制来促进人才资源发展的机制。要加快人才法制化进程,把人才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人才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毕竟小事本身就连着民心,是群众日常的感知。群众的幸福感,来自于关键时候有人靠得住,在于日常芝麻绿豆事情中有人关心。群众的安全感,来源于他们需要的时候,党员干部刚好就在身边,能够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能够在最为紧要的关头挺身而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以贯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为科学把握、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新时代新要求,需要党员干部“跳起摸高”。既要动起来,更要跑起来;既要有为民服务的心,更要有为民服务的行动,最终还必须有服务的效果。因此,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必须匹配高质量的服务。要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服务,让新时代群众的高标准、严要求得以实现。
筑巢引凤才能让人才“生根”。基层党组织要有爱才、敬才之心,紧密结合当地乡村振兴实际,引流符合当地发展方向的人才“活水”。要为人才打造好大展拳脚的舞台,为人才搭好桥竖好梯,落实符合当地需要的引才政策,选出“汗血宝马”,让人才竞相落地生根。
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拿出无私无畏、敢于啃最硬骨头的勇气,解决前行路上的焦点难点问题,自觉主动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
当好“兵支书”,需不忘“兵之初”。用老兵情怀显忠诚担当,用为民服务展军人风采,确保转业不转志、退役不褪色、离队不离党。永远在党旗下,履职尽责,坚守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退役军人听党话、跟党走的军人品质,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使用塑料袋,杜绝白色污染;节约用纸,让打印纸重复使用;节约用水,用完水后及时拧紧水龙头,避免大开水龙头。提倡用水盆蓄水洗手、洗脸,洗手、洗脸的水用来冲厕所,实现水的再利用。
基层党员干部应多学习革命先辈,多了解那些在艰苦岁月里依然在信仰下坚定前行的故事和榜样。同时,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投入到基层业务工作中去,做一个有资格谈信仰的基层党员。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社会怎样发展,我们都要弘扬革命精神,从中汲取力量,满怀信心继续把新中国巩固好发展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好完善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新时代年轻干部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修炼好扎实内功,做到政治上过硬、本领上过人、廉洁上过关。
2021年1至8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9.7万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3.9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6万人。中纪委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
2012年12月28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为弘扬尊老、敬老传统提供了法律保障。每年重阳节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孝敬老人﹑帮助老人、关爱老人,并且以多种方式祈愿老人健康长寿。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广大年轻干部要充满朝气地去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把知识储备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确保能力素质上得来,遇事能够拿得起,困难面前顶得上。要始终保持一股“气”,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知行合一,志存高远,以朝气蓬勃的年轻心态,展现青春之美。
深挖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不仅要讲好古代的黄河故事,还要讲好现当代的黄河故事,处理好保护传承和弘扬的关系、文化和生态的关系、文化和旅游的关系,让黄河文化走进百姓生活,融进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