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喷吧> 正文

美食“出圈”关键在传承创新

下载: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追求的不仅是吃饱,更注重吃好。不同地方的特色食品,能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不过,不少地方特色美食还处于小打小闹阶段,并未形成产业规模。

  食品产业链贯穿一二三产,对于发展上下游产业以及消费提档升级有着重要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地方特色食品品牌和地方特色小吃工业化典型案例。《意见》的出台为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建设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做好传承创新。地方特色食品中蕴含着与食材遴选、配料加工、菜肴烹制等相关的知识和实践,传达着尊崇自然、顺应时节等传统观念和文化理念,值得大力传承。但传承不是守旧,发展地方特色食品产业,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以顺应时代变迁和人们需求的改变,便于规模化推广。要鼓励地方特色食品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链主引擎作用,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装备和设计水平,加大地方特色食品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做大做强专业领域产品和品牌。同时,发展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也要做好管理创新、渠道创新、服务创新以及新业态新模式的拓展等。

  加大品牌推广。目前,地方特色食品大多在原产地认可度比较高,消费群体较为固定,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有限。而一旦得到认可,又经常会有“李鬼”出现,冒牌货对于品牌美誉度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做大做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一方面要做到保护和推广双管齐下,加强地方特色食品标准化建设、品牌认证以及宣传推广等工作,提升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有效扩大消费群体,促进地方特色食品走出地方,走向全国。另一方面要讲好地方特色食品的“文化故事”和“中国味道”,在口味、形象、推广等方面下功夫,给消费者带来高品位的印象。

  保障食品安全。安全是食品行业永远的底线和红线。完善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认证制度,推进食品溯源管理。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让生产者真正搭上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快车”,有动力生产更多优质产品。二是要强化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加大监管力度,对侵犯消费者健康权益的经营主体“零容忍”。在满足人们多样化食品消费需求的同时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让消费者吃得舒心更放心。

责编:赵剑

热点推荐

从70元卖到3000元 撕拉片为何火了 是停产前的20倍

10元手冲咖啡阿姨爆火一年后现状 小店已褪去喧嚣

东航MU5828安全出口被乘客打开

禁止45岁以上骑手接单?AI误诊险致命?4月十大谣言曝光

才立夏就快进到盛夏?下周35℃高温+大范围降水来袭

聋哑司机偷拍大量女乘客视频发上网并配文低俗,警方通报

正在浙江拍戏!知名男演员,突然发文抵制

普京提议直接谈 泽连斯基同意了

沉迷于极致抗衰 硅谷富豪与儿子换血

从70元卖到3000元 撕拉片为何火了 是停产前的20倍

10元手冲咖啡阿姨爆火一年后现状 小店已褪去喧嚣

东航MU5828安全出口被乘客打开

禁止45岁以上骑手接单?AI误诊险致命?4月十大谣言曝光

才立夏就快进到盛夏?下周35℃高温+大范围降水来袭

聋哑司机偷拍大量女乘客视频发上网并配文低俗,警方通报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百万二手房刚过户,四万天价水费谁买单?开封一市民遇糟心事

  • 郑州一民办幼儿园无预警关停!家长预付款退不了,教育局介入
  • 货车司机服务区吃菌菇中毒险丧命 维权遭反呛“骗吃骗喝”
象·评论

母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锋评

  • 上级别用“官僚主义” 逼基层搞“形式主义”|锋评
  • 成长 做自己的太阳|小锋夜语
象·深度

被搅动的外卖江湖|大象深度

  • 世界兽医日:探访那些接受望闻问切的动物们丨大象深度
  • 潜伏的“EGF”丨大象深度
  • 1.
    本轮干旱对河南小麦产量影响到底有多大?实地探访
  • 2.
    河南多地纪委监委通报
  • 3.
    印尼客商为何不远千里来“探厂”?中国钢家具更懂热带气候!
  • 4.
    刘强东继外卖后又入局汽车?注册新商标
  • 5.
    大象早报|中国排面亮相红场阅兵式;河南多家景区母亲节免门票;今天起,结婚离婚不需要户口本
  • 6.
    上级别用“官僚主义” 逼基层搞“形式主义”|锋评
  • 7.
    母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锋评
  • 8.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1人被查,1人被处分
  • 9.
    咏物文社 | 不要因为善良,给别人撑伞,而淋湿自己
  • 10.
    河南大学2025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nr.cn

举报电话:0371-658898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站地图

Copyright©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