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杨长风:为了“世界的北斗”

2020-06-26 16:12:40   来源:共产党员


北斗全球组网,世界为之瞩目。说起北斗事业的发展,杨长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总设计师,一起去感受北斗人20多年的奋斗心路。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的发射,牵动了亿万同胞的心。升空约30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作为北斗系统的总设计师,杨长风格外激动。


依托北斗系统,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从上世纪后期开始,我国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逐步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系统。从服务国内到服务全球,只有投入过北斗系统发展的人,才能体会这其中的跋涉艰辛。



时间回到2005年,建设中的北斗二号,原子钟出了问题。原子钟就像一块手表,为卫星导航用户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服务。这项核心技术对整个北斗工程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技术封锁,成为当时制约北斗系统建设的最大瓶颈。北斗人毫无畏惧,决心自己突破原子钟核心技术。


这个原子钟的研制目标是,误差控制在10的-12次方。通俗地讲,就是每10万年只允许出现1秒的误差。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实现这个目标,无异于大海捞针!



2007年,是北斗建设史上的关键一年。导航卫星发射上天的前提是要有合法的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这是世界各国都梦想得到的宝贵资源。在此之前的2000年4月18日,我国在国际电联组织成功争取到了相关资源,但该组织同时附加了条件,必须在7年内发射卫星并成功收到信号,否则就要自动退出。


为了实现发射目标,北斗团队夜以继日地攻关。2007年4月初,当卫星伴随火箭进入塔架,发射准备在即,一个意外情况出现了——卫星的应答机出现了异常。


然而,此时留给杨长风和团队的修复时间,只剩下72小时。他们立即带着应答机赶往成都,重新进行检验测试。


2007年4月14日,这颗肩负着重要使命的北斗卫星成功发射,并于4月17号20点传回了信号。此时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七年之限”只剩不到4个小时。


正是靠着这种责任和担当,杨长风和同事们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7年11月,北斗三号开始全球组网。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30多颗卫星的高密度发射,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的奇迹,被称为“中国速度”。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北斗已经融入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交通运输、农业渔业、减灾救灾等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斗。北斗人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建设理念,正进一步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源:共产党员电视栏目


责编:张明宇

编审:陈卫平 张斌

    文章关键词:北斗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预定轨道,三步走,原子钟,组网,应答机,导航卫星,国际电联,建设理念 责编:wangjianglong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