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解读2020年主要经济数据

2021-01-20 21:31: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解读2020年主要经济数据(上)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就业民生保障有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展现强大发展韧性

  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 赵同录

  2020年,我国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

  一、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

  2020年,我国GDP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GDP增速分别为-6.8%、3.2%、4.9%和6.5%,经济显现出持续恢复势头,展现出我国经济发展强大韧性。

  四季度,我国GDP为2962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5%,增速比三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整体保持稳步回升态势。

  二、各行各业有序恢复,信息行业支撑作用显著

  2020年,除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外,其他行业均实现正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16.9%,实现两位数增长;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为7.0%,比2019年提高0.4个百分点。这两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54.1%,有力支撑了经济较快恢复。

  四季度,全部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由三季度的-5.1%和-6.9%转为增长2.7%和2.2%,年内首次实现由负转正。

  三、投资保持增长,消费稳步复苏

  投资对稳定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0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

  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稳步回升。与投资需求相比,消费受疫情影响更加明显,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向下拉动GDP0.5个百分点。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消费市场逐步复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季回升,一至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分别拉动GDP增长-4.3、-2.3、1.4和2.6个百分点。

  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升。2020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

  四、新动能引领作用增强,新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新动能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3个百分点。以新技术为引领的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1至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2.0%、11.0%和8.6%。2020年,网上商品零售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2019年增长14.8%。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生猪生产较快恢复

  农村司司长 李锁强

  2020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发展,积极克服洪涝灾害等影响,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全力落实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措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生猪产能快速恢复,禽蛋奶产量稳定增长。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52亿亩,比上年增加1056万亩,增长0.6%。

  分季节看,夏粮、早稻、秋粮均实现增产。2020年,全国夏粮产量2857亿斤,比上年增加25亿斤,增长0.9%;早稻产量546亿斤,增加21亿斤,增长3.9%;秋粮产量9987亿斤,增加67亿斤,增长0.7%。

  二、生猪生产较快恢复,牛羊禽生产稳定增长

  2020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比上年略减10万吨,下降0.1%。猪肉产量略有下降,牛羊肉、禽肉、禽蛋和牛奶产量不同程度增长。

  生猪存栏持续较快恢复,出栏降幅明显收窄。2020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0650万头,同比增长31.0%。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52704万头,比上年减少1715万头,下降3.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5个百分点。

  牛羊生产稳中略增,牛奶产量增加。2020年,全国肉牛出栏4565万头,比上年增加32万头,增长0.7%;牛奶产量3440万吨,增加239万吨,增长7.5%。2020年,全国羊出栏31941万只,比上年增加242万只,增长0.8%。

  家禽生产稳定增长,禽肉、禽蛋产量增加。2020年,全国家禽出栏155.7亿只,比上年增加9.3亿只,增长6.3%;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加122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3468万吨,增加159万吨,增长4.8%。

  三、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较多,涨幅逐季回落

  2020年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上涨15.0%,在15.0%的涨幅中有14.3个百分点为生猪价格所拉动,但随着生猪价格涨幅回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呈现逐季回落的走势。

  2020年玉米、大豆生产者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7.6%和5.5%,稻谷、小麦价格分别上涨0.8%和0.5%;蔬菜价格上涨5.2%;牛羊市场需求旺盛,活牛和活羊价格分别上涨10.5%和10.4%;生猪价格上涨55.7%,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市场供应逐步改善,生猪价格涨幅逐季回落,四季度生猪生产者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3%。

  工业生产逐季回升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工业统计司司长 卢 山

  2020年,企业复产水平稳步提升,工业生产持续稳定恢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改善。

  一、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出口规模接近上年水平

  复工复产持续推进,2020年二季度以来复产水平持续向好。截至12月下旬,达到正常生产水平八成以上的企业比例为77.9%,较6月中旬提高9.5个百分点。

  工业增速逐季回升,四季度增长较快。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其中,四季度各月均保持较快增长。分行业看,41个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较前三季度增加5个。

  二、装备制造业有力支撑工业增长,新动能发展强劲

  装备制造业增势稳健,持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2020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增速与2019年基本持平,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新兴产品增长强劲。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

  三、原材料制造业平稳增长,消费品制造业逐步恢复

  原材料制造业稳中有升,重点产品生产稳定。2020年,原材料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3%,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全年呈现逐季回升态势。

  消费品制造业逐步恢复,医药制造增长较快。2020年,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6%,其中四季度增速为2.9%,较三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

  四、产能利用率逐季回升,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产能利用率逐季回升,装备制造业升至较高水平。2020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5%,四季度产能利用率已提升至2013年以来高点。

  企业收入由降转增,利润增速继续回升。2020年1至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1%,增速年内首次实现由负转正;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较1至10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

  同时也要看到,企业应收账款较快增长和库存增加问题突出,小微企业仍面临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的制约,工业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下一阶段,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着力畅通经济循环,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向好态势。

  能源供应保障有力 能耗强度继续下降

  能源统计司司长 刘文华

  2020年,我国能源生产稳中有增,进口较快增长,能源供应能力和水平不断巩固提升。全年看,能源消费逐步回升,结构持续优化,能耗强度继续下降,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

  一、能源生产稳中有增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稳定增长。原煤生产实现增长,全年原煤产量38.4亿吨,比上年增长0.9%。

  油气生产加工持续增加。油气生产企业持续提高生产负荷,加强油气供应力度,全年原油产量1.95亿吨,比上年增长1.6%,增速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企稳回升;天然气产量188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8%。

  电力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发电量7.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7%。分品种看,火电增长1.2%;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电力保持快速增长,分别增长5.3%、5.1%、10.5%、8.5%。

  二、能源进口较快增长

  2020年,根据国内能源供需形势,我国灵活利用国际市场,充分发挥进口补充调节作用,积极进口能源特别是油气资源,全年能源进口保持较快增长。

  根据海关总署快报数据,2020年,原油进口5.4亿吨,比上年增长7.3%;天然气进口1.0亿吨,增长5.3%;煤炭进口3.0亿吨,增长1.5%。

  三、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清洁电力生产比重大幅提高。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一次电力生产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28.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初步核算,2020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四、能源消费逐步回升

  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秩序持续稳定恢复,能源需求逐步回升。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2.2%,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下降0.2%、3.1%。能耗强度继续下降,全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扭转前三季度上升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0.4%,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

  服务业稳步复苏 新动能势头强劲

  服务业统计司司长 杜希双

  2020年,服务业生产经营在年初大幅下滑后,下半年实现稳步复苏,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新动能表现活跃,幸福产业较快发展,市场信心不断增强,全年呈稳定恢复态势。

  一、服务业逐步回归常态

  服务业持续稳步恢复。初步核算,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553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5%,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服务业增加值152728亿元,同比增长6.7%。

  企业生产经营继续复苏。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较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1至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较1至10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4%,降幅较1至10月份收窄4.3个百分点。

  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减少。1至11月份,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下降,但服务出口表现明显好于进口;服务贸易逆差同比大幅减少7129.6亿元。

  二、新动能支撑作用凸显

  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2020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6.9%、7.0%和2.9%,合计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7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总体经济的恢复。

  服务业转型升级态势稳健。线上购物、直播带货、网上外卖等新消费模式强势增长,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8%,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8.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33.6亿件,比上年增长31.2%。在线办公、在线教育、远程问诊等新消费需求持续旺盛,1至11月份,全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495.0亿GB,同比增长35.1%;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7%和15.7%。

  三、幸福产业较快发展

  幸福产业发展提速。2020年,“互联网+问诊”、健康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加速了医疗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56岁以上用户增强免疫消费、“95后”养生消费增长均超2倍。1至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社会工作、家庭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3%和5.7%。

  四、服务业景气稳定扩张

  服务业景气保持较高水平。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7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扩张区间,服务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1%,连续6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市场稳定恢复持续看好。

  居民消费热情不减。“十一”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4亿人次,同比恢复近八成;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近七成。“双11”期间各大平台销售额再创新高,实现销售额5249亿元,同比增长28%。

  2021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服务业转型升级有望深入推进,新动能进一步激发,发展潜力显著增强,助力“十四五”良好开局。(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 制度优势充分展现——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解读2020年主要经济数据(下)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经济在经历年初的冲击后迅速恢复,走出一条令人振奋的反弹曲线,各类经济指标由负转正印证着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步伐。同时,民生指标也不断改善: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明显高于预期目标;城镇消费市场持续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

  投资稳步复苏 结构持续优化

  投资司司长 翟善清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在年初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增速稳步回升,结构持续优化,复苏态势不断巩固。

  一、投资增速持续回升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1月份至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24.5%,而后降幅逐月收窄,上半年下降3.1%,至前三季度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全年投资比上年增长2.9%,增速比1月份至11月份和前三季度分别加快0.3和2.1个百分点。

  四大区域投资增速全部转正。2020年,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3.8%,中部地区投资增长0.7%,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分别增长4.4%和4.3%。

  三次产业投资均实现正增长。2020年,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9.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6%。

  二、三大领域投资继续改善

  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2020年,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0.9%。其中,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16.0%,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8.6%,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5%,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8%。

  制造业投资降幅持续收窄。2020年,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2%。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2.1%,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26.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投资增长9.4%。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7.0%。其中,住宅投资增长7.6%,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长8.1%,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1.2%。

  三、民间投资增速加快

  2020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1.0%。其中,农林牧渔业民间投资增长13.5%,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6.8%,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民间投资降幅分别收窄0.8和1.5个百分点。

  从地区看,东部地区民间投资增长1.2%,中部地区民间投资下降2.4%,西部和东北地区民间投资分别增长4.8%和3.5%。

  四、高技术产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

  2020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9.1%。

  五、民生领域投资快速增长

  2020年,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1.9%。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2.3%,卫生投资增长29.9%。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下,2020年投资到位资金比上年增长7.8%,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速高达32.8%,资金充裕为投资逐步回升提供了重要保障。2020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11.9%,增速比上年加快10.8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较快增长将为2021年投资增长带来较好支撑。

  消费持续恢复 零售市场回暖

  贸易外经司司长 董礼华

  2020年,扩大内需战略以及各项促进消费政策显效发力,市场销售逐季改善,商业模式创新和消费结构升级持续发展。

  一、市场销售持续回升,消费复苏态势逐步巩固

  市场销售逐季改善。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比上年下降3.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3.3个百分点。市场销售呈现逐季恢复态势。一季度消费市场受到疫情明显冲击,市场销售大幅下降19.0%,二季度市场销售降幅明显收窄,三季度增速首次转正,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消费市场复苏态势持续。2020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增长,市场销售连续5个月同比正增长。

  二、城乡市场逐季复苏,乡村市场恢复好于城镇

  城镇消费市场持续改善。2020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4.0%。乡村消费品市场增速高于城镇。2020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3.2%。其中,四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6%。

  三、商品零售规模接近上年水平,餐饮等服务消费持续恢复

  商品零售恢复较快。2020年,商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2.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规模接近上年水平。从商品零售恢复进程看,商品零售额月度规模早在7月份已恢复至同期水平,恢复速度也快于消费市场整体水平,且连续6个月同比正增长。

  住宿和餐饮业经营改善。2020年,餐饮收入比上年下降16.6%,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2%,季度餐饮市场规模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

  四、新型消费模式加快发展,实体店消费明显改善

  线上消费较快增长。受疫情影响,居家消费需求明显增长,“宅经济”带动新型消费模式加快发展。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9%。

  线下消费明显改善。2020年,限额以上超市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商品零售额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收窄6.8、3.8和5.4个百分点。

  五、升级类商品零售势头向好,汽车销售市场明显回暖

  升级类商品零售表现亮眼。2020年,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和通信器材类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5.8%、8.4%、9.5%和12.9%,增速明显高于商品零售平均水平。

  汽车销售规模接近上年水平。2020年,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8%,规模接近上年水平。特别是下半年以来,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连续6个月保持较快增长。

  就业形势改善 完成预期目标

  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 张 毅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就业面临多年少有的巨大压力,随着减负稳岗扩就业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地实施,就业形势逐步回稳向好,就业预期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回落,就业形势逐步改善

  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经济活动受到限制,企业停工停产较多,就业市场受到明显影响,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2%的年内高点。随着复工复产复市持续推进,6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7%。

  进入下半年,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恢复,9月份失业率回落至5.4%。四季度,就业形势进一步回稳向好,12月份失业率降至5.2%,与2019年同期持平。

  二、农民工就业压力逐渐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

  2020年初,农民工就业形势一度十分严峻,2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同比下降5400万人,3月份城镇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达到6.7%的历史高点。年末,外出农民工人数已恢复到上年的97.3%,12月份城镇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同比基本持平。

  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7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叠加疫情冲击,就业压力十分突出。7月份,城镇20岁至24岁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员(主要是高校毕业生)失业率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逐渐改善,调查失业率趋于下降。12月份,20岁至24岁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员失业率较7月份回落7.2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持平。

  三、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就业预期目标顺利完成

  2020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稳就业工作,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取消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鼓励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突出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加强各项就业服务,推动各项就业预期目标顺利完成。2020年,全国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186万人,比900万人的预期目标多28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4%,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2020年,我国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就业形势在巨大压力下逐步回稳向好。2021年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面临不确定性,但在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充足的政策工具支撑下,国民经济将进一步稳步恢复,就业形势有望保持总体稳定。

  收入增速提升 民生支出增长

  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 方晓丹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居民消费支出稳步恢复,基本民生支出稳定增长。

  一、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扣除价格因素后,2011年至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2%,10年累计实际增长100.8%。

  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

  二、各项收入增速稳步回升,保就业保民生政策持续见效

  保就业措施落地见效推动工资性收入增速回升。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7917元,增长4.3%。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6173元,增长8.7%。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增长7.8%。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促使经营净收入由降转增。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5307元,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速实现转正。

  三、居民消费支出稳步恢复,基本民生支出稳定增长

  居民消费支出降幅逐季收窄,呈现持续恢复态势。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下降1.6%。

  基本民生支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居民人均商品性消费支出12173元,增长4.3%。受居家时间增多影响,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和人均居住支出分别增长5.1%和3.2%。

  健康通信等消费支出水平上升,全国居民人均购买医用酒精、口罩等医疗卫生器具支出增长2.0倍。居民通信需求增多,网购行为大幅增加,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通信服务支出增长6.2%。

  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2020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7.1辆,比上年增长5.2%;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53.8部,增长0.2%。

  物价逐步回落 生产价格回升

  城市司司长 王有捐

  2020年市场供求关系不断好转,CPI从高点逐步回落,PPI从低位稳步回升,全年物价走势基本平稳。

  一、消费领域价格涨幅回落

  CPI月度同比前高后低。2020年,CPI上涨2.5%,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分月份看,同比总体呈前高后低走势。前两个月,受新冠肺炎疫情、“猪周期”和春节等因素叠加影响,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带动CPI上涨较多,同比分别上涨5.4%和5.2%。CPI涨幅从3月份开始回落,8月份CPI继续回落,至11月份转为下降0.5%。12月份,受低温天气、需求增加及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CPI上涨0.2%。

  食品价格涨幅较大。2020年,食品价格上涨10.6%,涨幅比上年扩大1.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2个百分点,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49.7%,涨幅比上年扩大7.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的六成多。全年鲜菜价格上涨7.1%,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鲜果和鸡蛋价格分别下降11.1%和10.8%,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27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总体变动较小。2020年,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2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需求偏弱以及国际原油价格走低影响,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年上涨0.6%转为下降0.8%。

  二、生产领域价格低位回升

  PPI整体先降后升。2020年,PPI下降1.8%,降幅比上年扩大1.5个百分点。分月份看,年初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工业品需求低迷,2月份起PPI环比和同比进入下降区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6月份起PPI环比止降转涨,同比降幅稳步收窄。12月份,PPI环比上涨1.1%,为2017年1月份以来最大涨幅,同比下降0.4%。

  石油、钢材和煤炭等相关行业价格下降。2020年,受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跌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总体下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石油相关行业价格全年平均降幅在5.9%至27.4%之间,合计影响PPI下降约1.27个百分点,占PPI总降幅的七成。

  其他主要行业价格有涨有跌。2020年,受牲畜屠宰、植物油加工和饲料加工等价格上涨影响,农副产品加工业价格上涨4.8%;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价格涨幅在0.6%至3.3%之间。上述5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3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价格总体平稳。

  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关键词: 责编: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