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河南农业大学师生自发悼念袁隆平 每年水稻栽培课,都讲“禾下乘凉梦”

2021-05-24 15:32:40   来源:大河网

  巨星陨落,精神不朽,梦想不灭。

  5月23日上午,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师生自发组织悼念袁隆平院士座谈会,共同回看袁老与河南农业大学特别的情缘,缅怀这位为国人饭碗付出毕生心血的老人,一同致敬。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丁倩

  不少师生曾与袁老有过交集

  “我们一定当一颗好种子。”座谈会现场的师生中不少人曾与袁隆平院士有过交集。

  “从事水稻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后,每年的水稻栽培课程都会讲袁老的‘禾下乘凉梦’,讲袁老的五期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讲杂交水稻产量水平不断攀升,激励学生学农爱农。”5月23日上午,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师生悼念袁隆平院士座谈会现场,水稻科技创新团队青年教师彭廷称,在科研上,自己有幸参与袁老在河南信阳开展的“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项目,近距离接触过袁老,并聆听袁老的教诲。

  “每次接触袁老都会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袁老的科研思路、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肃然起敬。”彭廷称,近年来,在袁老的支持和关怀下,河南农业大学水稻科技创新团队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成果,2017~2019年“3年2次”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飞实在没想到,在即将毕业之际,听到了自己博士生导师——袁老去世的噩耗。

  李飞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在河南农业大学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因长时间在田地里做实验的缘故,他皮肤格外黝黑,双手也比同龄人略显粗糙。

  “心中特别憋得慌,感觉自己失去了一位至亲。”在得知袁老去世消息时,李飞正在写作物遗传育种相关论文。他告诉记者,5月22日上午关于袁老去世的假消息传出时,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立刻跟长沙联系确认过,但没想到到了下午,袁老还是不幸离世。“再也听不到袁老讲‘禾下乘凉’的故事了。”李飞哽咽道。

  据悉,袁隆平院士于2015年、2016年在河南农业大学水稻生物学创新团队招收了6名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生,包括2名博士、4名硕士。李飞便是袁隆平院士在河南农业大学的2016级博士研究生。

  袁老84岁时曾赴河南农业大学作报告

  河南农业大学是袁隆平院士在河南的牵挂,是他与河南这片热土不解的“情缘”。

  据悉,袁隆平院士曾在84岁高龄赴河南讲学,鼓励河南攻关杂交小麦。

  2014年3月26日,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时任校长张改平在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向袁老发放了聘书。84岁的袁隆平正式担任河南农业大学“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水稻首席科学家,随即在河南省光山县实施了“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

  同年11月17日,袁隆平来到河南农业大学,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超级杂交稻育种进展”的报告,一时间引发农大学子的“追星潮”。能容纳1300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过道上、礼堂门口围满了学生。从大礼堂走出,四面八方赶来的学生一下子围住了袁隆平,不少学生高举手机、相机不停拍照,掀起了校园“追科研明星”的旋风。肃静的河南农业大学文化路校区大礼堂,依然回荡着袁老的谆谆寄语:小麦与水稻的研究有许多相通之处,需要相互借鉴学习,希望河南将“杂交小麦”作为攻关重点,早日研究出“超级小麦”,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

  2015年8月28日,85岁的袁隆平再赴河南,来到光山县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农业大学现代农业试验区,对“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进行收获前“预评估”。试验区里种的是由袁隆平选配的“超优1000”“Y两优900”“Y两优143”等超级杂交稻品种。从破壳发芽到插秧、田间管理直到成熟,每一个环节都由河南农业大学的水稻专家和优良的栽培技术保驾护航。

  “我非常高兴!百亩片过一千公斤有把握,千亩片过九百公斤有希望!”这是袁老对河南农大人的肯定,更是对河南农业科研工作者的鼓励。该项目提前一年完成既定目标。

 

文章关键词: 责编: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