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地里有点干旱。”在梨树县梨树镇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文镝的手机上,土地的降水量、湿度、风度、土壤温度......一目了然,而这些农业数字都是大田里的“气象哨”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将数据实时传输回来的。
6月2日,大国小鲜@新发展理念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吉林行采访团的记者们,刚来到梨树县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就被田地里的“气象哨”所吸引。
“气象哨”的数据,除了传送到农民手中,还传输到了依托吉林梨树实验站建设的黑土地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上,经处理分析,及时给出相应的生产指导方案或建议。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用地还得保护地,科技监测,给黑土地安装了“保护伞”。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黑土自然形成过程极其缓慢,每生成一厘米厚的黑土需要200到400年。”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王贵满介绍,“研究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每下降1个百分点,土壤生产力平均下降10%以上。这些数据足以说明黑土地像大熊猫一样‘金贵’。”
那么,如何保护好黑土地呢?
随着保护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高标准农田、测土施肥等“藏粮于地”科学保护黑土地措施,正在我省有序展开......
2021年,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下大力气,打出组合拳,牵线搭桥,引来国家科研人员,走进吉林黑土地,推动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
“今年,将建设多个黑土地实验室、研究院,组建最强科研团队。”吉林农业农村厅黑土地保护监测中心负责人吕岩介绍,今年,我省将积极争取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复,推动吉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积极申请建设黑土地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在梨树黑土地研究院基础上创建东北黑土地研究院。密切跟踪“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科研攻关团队工作动态,对一些研究成果采取边研发、边示范、边推广的方式加快先进技术、装备成果转化应用。
同时,加快推进农安、梨树、镇赉3个万亩级核心示范区建设,指导全省30个县市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基地;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已有成型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此外,还将举办黑土地保护国际论坛,不断增强吉林黑土地保护在全国影响力。
阳光灿烂,晴空万里。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里,无人机正盘旋作业。站在田边的高台上眺望,希望的田野上生机勃勃。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陈志文 郭雍皓/文 郭亮/摄影
6月1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胡若哲带领水稻、淡水鱼专家等一行6人深入固始,实地调研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情况。
信阳市平桥区,一个动听的名字,一片壮美的热土。这里有红色的基因,绿色的山水,兴旺的产业,美好的家园。
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方面,要积极推动黄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抓好黄河文化旅游带产品体系建设,再有是要整合体现中华文明特征的重要文化遗产资源。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标志着雅万高铁建设取得了又一重大进展。提到高端装备制造人们首先会想到欧美,而今提到高铁世界都会把目光投向中国。就拿这次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建设的“打造了雅万高铁精品工程、示范工程。
在倾听群众所忧所盼中找到工作方向”在实干苦干、不懈奋斗中检验为民谋福、为党分忧的理想信念,用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的深刻内涵。
6月4日上午8点30分,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三届全国融合教育论坛在驻马店爱克建国国际酒店五楼举行。
6月4日,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重点工作。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代省长王凯出席,省政协主席刘伟列席。
在这童心飞扬的六月,在这魅力四射的红色季节,郑州高新区外国语小学以“永远跟党走,逐梦新出彩”为主题,于5月31日、6月1日分别在朗悦校区、翰林校区拉开了第七届出彩文化节暨科技文化节的大幕。
为扎实推进潼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潼关县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发展新模式,着力构建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