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杰
步入腊月,室外已经寒意浓浓,但生产的热潮却涌流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每个角落。
在青岛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内,由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负责的亚洲第三座200米以上深水导管架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23年3月交付;不远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柴油机有限公司2021年最后两台主机完成验收,发往江苏泰州。
距离海西湾不远,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来自全球的各类商品正在紧张分拣,2021年,这里保税备货订单突破1000万,同比增长1.5倍;而在2021年11月26日刚刚投产的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生产车间里,一片片12寸晶圆级封装产品有序下线,填补了青岛芯屏产业重要一环。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青岛西海岸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112.12亿元,同比增长11.8%,整体经济形势呈现良好态势。究其原因,背后9条产业“链条”的持续发力提供了强大动力。
面对疫情冲击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动,2021年3月,青岛西海岸新区立足优势产业、着眼新兴产业,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优选梳理新一代半导体、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船舶海工、智能家电、汽车、海洋冷链、影视文化、新经济等9大重点产业链,全面实行“链长制”,构建高质量、链群化、开放型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们实施新区工委和管委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分管区领导或功能区主要领导担任‘链长’、龙头企业作为‘链主’带动、联盟企业合力发展的‘链长+链主+联盟’工作推进体系,全面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制定‘一个图谱’和‘N张清单’,定向招商和靶向招引,从顶层设计到细致谋划,给出全面的战略推进图。”西海岸新区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史桂龙介绍,在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下,9条产业链韧劲不断增强,释放出强大的发展动力。
随着产业链的持续完善布局,企业协同发展有了更多可能,自身竞争力也得到有力提升。2021年8月,青岛北海船舶重工与中船柴建立长期合作,签订10亿元的30台套主机订货协议,在此之前,北船重工与法国达飞公司签订了10艘5000箱集装箱船订单,标志着西海岸新区船舶行业由传统船型向中高端船舶的转型升级。
围绕各大产业链,各产业链专班分别制定了三年、五年、十年发展目标。数字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西海岸新区9条产业链共洽谈和招引重点项目208个,总投资3068亿元,签约和注册项目140个,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962亿元。其中,与富士康集团签署电子元器件产业生态基地合作协议,预计2030年,基地落地企业达100家,落地企业签约投资额累计达300亿元人民币。
“一张蓝图绘到底。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高标准延链、补链、强链、固链,加快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形成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融通创新产业生态。”史桂龙说。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5日 02版)
[
责编:孙宗鹤
]
日前,商城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在办理的一起涉企案件中,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40万元。
1月4日,郑州市迎来了2022年的第一场雪。为了加强辖区内冬季雨雪天气应急处置,保证清雪除冰效果,确保辖区内道路安全畅通、环境整洁有序。
1月4日,元旦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南阳市第三期“三个一批”活动开工仪式(主会场)在高新区举行,其余县市区设分会场,同步举行集中开工。
自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光山县北向店乡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抢工期、快推进、促平衡,确保天天有进度,日日有实效,持续发力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篇提出,“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河南如何结合发展实际,扛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
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一些地方财政收支和保民生压力加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增多……面对诸多挑战,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密集部署,为2022年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稳中求进夯实基础。
1月4日,映象网记者从“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获悉,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