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张佳兴 蔡琳)1月13日,国新办就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绿色冬奥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就绿色办奥标准问题答记者问。
严家蓉表示,北京冬奥会遵循的是国际奥委会的标准,是联合国的可持续标准。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从申办、筹办、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奥运会,也是积极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奥运会。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
严家蓉介绍,北京冬奥会坚持绿色办奥理念,努力打造一届可持续的冬奥会。
一是加强战略规划。北京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发布了可持续性计划,提出了“可持续·向未来”的可持续性愿景,从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三个方面,制定了119项具体措施。
二是双奥场馆。最大化利用现有场馆和设施,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一大亮点。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将举办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成“冰立方”;五棵松体育中心,也就是原来的“篮球馆”将变成“冰球馆”。
三是低碳排放。北京冬奥会采取了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多项措施,减少赛事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北京2022所产生的碳排放将全部实现中和”这样一个宏伟目标。
四是示范标准。北京市和河北省联合研究制定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作为评价冬奥会雪上场馆的绿色建筑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空白。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管理体系融合了ISO20121、ISO4001、ISO26000三个国际标准,形成了北京冬奥会特色的可持续性管理体系,也创造了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覆盖奥运会筹办全领域、全范围的可持续性管理体系。
据了解,北京冬奥会期间,三大赛区26个场馆将全部使用“绿电”,这意味着奥运历史上将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
当地时间11日,国际冬季两项联盟主席奥莱·达林接受了总台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表示,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成效显著,期待北京冬奥会让更多人了解冬季两项运动。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已正式进入赛时闭环管理,在1月4日至22日试运行期间,预计将会有17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人员在主媒体中心提前开展赛前准备工作。预计到赛时,场馆平均每天要接待约5000-6000名注册文字、摄影记者和持权转播商。同时,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媒体运行和新闻宣传的总部也设立于此。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比利时多位人士近日表达了对这一盛事的期盼和支持。 比利时前首相莱特姆表示:“我曾有幸亲自观摩了精彩绝伦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14年后,中国将再一次在组织全球重大赛事方面提升标杆。我非常期待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再
奖牌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标志性视觉载体,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奖牌生产是筹办备赛工作的关键一环。陈宁带领团队针对奖牌的外观、工艺、表面质量、印刻字样、绶带、包装盒等进行逐枚检验,验收合格。
现在距离北京冬奥会的开幕越来越近了,各国的体育官员和运动员们也在加紧进行最后准备。他们说,希望在北京冬奥会上感受高水平竞技魅力,期待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7日表示,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出色高效有目共睹,疫情防控工作的严谨科学有口皆碑,中方有信心、有决心为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自成功申办北京冬奥会以来,中国就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国际滑雪联合会(简称“国际雪联”)主席约翰·埃利亚施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北京冬奥会无疑是中国发展群众性冰雪运动的重大机遇,“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从愿景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