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是自家种的,肉是早上从集市买回来的,新鲜得很。”1月15日下午,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沙洲夜宵店”里,店主朱世伟麻利地将切好的牛肉穿上竹签,向记者分享起烤串小窍门。
“2021年,是我的丰收年。”不仅夜宵店生意不错,朱世伟还与女友喜结连理。
沙洲村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村里先后建起“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和红军桥等红色景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游客数量成倍增长。2017年夏天,看好故乡发展前景,在广州一家皮具厂务工的朱世伟回乡创业。
2018年6月,沙洲村首个夜宵农家乐开张。“晚上往烤炉前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第二天一早又要买菜、备料。生意好的时候,家里人齐上阵打下手、搞服务。”朱世伟说,“创业比想象的辛苦,但辛苦也值得,家门口挣钱,幸福日子甜!”
沙洲村人的辛苦也换来丰厚回报,红色旅游人气越来越旺。在旅游旺季,朱世伟做夜宵一晚上营业额最多时达3000多元。除去经营成本,夜宵店每年纯收入15万元,比打工时翻了一番不止。
困扰他的一桩心事,去年也迎来转机。2017年沙洲村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后,不许村民大拆大建,或随意选址建房。朱世伟返乡后想申请宅基地建套自住房,迟迟得不到批准。
去年5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时,郴州市委派驻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在板凳会、夜谈会上广泛征求意见,梳理了多个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村里人口增长与现有住宅不平衡的矛盾就是其中一个。为最大限度节约土地资源,多方商议后,决定在远离景区的后垄山拿出30多亩地,用于村民集中建房。去年,工作队还争取到了项目资金,建设配套道路、水电亮化、排洪渠、雨污分流、垃圾分类等设施。
“我们把这个民生项目命名为‘幸福新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谭诗华介绍,基础设施建设已于去年9月开工,今年年内就可完工。“夜宵店生意走上正轨,房子也快建成,日子更有奔头了!”朱世伟欣喜地说。
根据安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18号通告,所有门店和外卖经营单位暂停营业,但为保障市民日常急需的生活物资需要,允许美团外卖将居民从正常营业的超市所购生活物资投送到小区门口,不进入社区,并注意接收过程中的防控安全。
近年来,原阳县在海绵公园、文化馆和蒋庄乡迁建区新建了三座城市书房,目前,均已正常投入使用,深受市民的青睐。
1月4日,陕西西安,一名产妇家属发帖称,1月1日,自家小姨肚子疼打不通120,随后打110将小姨送往医院。晚上8点多到达西安高新医院,在门口由于核酸问题无法入院,一直等到晚上10点多。在门口等待期间小姨大出血,8个月的婴儿流产。
12月27日上午,登封市唐庄镇疫情防控办联合镇卫生院、派出所在范家门景区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通过模拟实战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景区疫情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12月25日一大早,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室已坐满了患者。家住城区某小区的刘先生说,得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主任王振焕坐诊,他赶早去挂了号。“王主任擅长治疗脑血管病,想请她给看看脑血管方面的毛病。”
新小区生活 家门口打工 脱贫群众的日子稳了
近日,在西平县谭店乡缝盘下乡示范点,西平县谭店乡村民武燕燕一边熟练地操作缝盘机,一边对来参加培训的新人说。
第一时间启动24小时值守,发动小区党员协助做好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对小区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扫码、测温、登记、消毒……近段时间,在漯河市郾城区巴山社区幸福苑小区,5名小区党支部成员和4名党员志愿者组成疫情防控小队,把抗击疫情的主阵地移到了社区最前沿。
12月20日,汝南县张楼镇王沟村的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不时传出阵阵掌声,由汝南县文广旅局举办的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惠民巡回演出活动正在这里精彩上演。
12月15日,在尉氏县永兴镇政府大力支持和刘符陈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尉氏县森鹿服饰有限公司落户刘符陈村,工人正式上班,刘符陈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