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各项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对于花滑迷来说,这些天的比赛可以说是大饱眼福。对于自己喜爱的选手,花滑迷们经常会起一些昵称;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眼花缭乱”的昵称指的是谁呢?这里选取了几个,来给大家普及一下。
“葱桶”组合现在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指的就是我国双人滑组合隋文静、韩聪。“葱”来自韩聪的谐音,那么隋文静为什么叫“桶”呢?说起来有些伤感,这是因为隋文静从小身材矮胖,没有腰,自嘲自己就像水桶一样,于是就有了“桶妹”这个亲切的外号。
韩聪和隋文静堪称天生的搭档,因为韩聪身高1米7,在花滑男选手中也不算高,但和1米5的隋文静正好搭配,“葱桶组合”简直就是为彼此而生的。这对组合两次获得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六次赢得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他们还是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花样滑冰双人滑的亚军,期待他们在北京冬奥会花滑赛场上的优异表现。
在花滑选手中还有不少也是因为谐音获得的昵称。比如两次夺得奥运冠军的日本男单选手羽生结弦,因为他名字的罗马音为“Yuzuru Hanyu”,读音就是“YUZU”,特别像中文里面的“柚子”,所以大家都称之他为“柚子”。这位选手还有一个外号就是“哈牛”,也是因为“Yuzuru Hanyu”谐音的原因。“柚子”取名字的前半段,“哈牛”就是取后半段了。
平昌冬奥会花滑女单冠军俄罗斯选手阿丽娜·扎吉托娃,被称为“杂技”或者“杂技娃”,显而易见,这也是谐音梗,但也是因为她的表演技巧以难度高著称,堪比杂技秀。
而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花滑团体赛上,被网友爱称为“K宝”的15岁天才少女卡米拉·瓦利耶娃,成为首个在冬奥会赛场完成四周跳的女单选手。瓦利耶娃还被网友称赞为“六边形美少女”,因为这位15岁少女前后曾九次刷新世界纪录,不论是滑行表演还是跳跃、翻转、艺术表现力都没有任何短板,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六边形美少女”!
作为花滑传统强国,说到俄罗斯选手,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普鲁申科。在他参加的四届冬奥会中,普鲁申科一共获得了一次男子单人滑冠军、两次亚军和一次团体赛冠军。他是第一位在成年组比赛中完成贝尔曼旋转的男选手,在很长时间内他也是唯一能完成这一旋转的成年组男选手。他的表演姿态优美,难度极高,“冰王子”的美誉可谓当之无愧。
还有一名选手被花滑迷们称之为“女王”,她就是已退役的韩国女子花滑选手金妍儿。这个霸气的昵称,是因为她是花滑史上第一位集冬奥会、世锦赛、大奖赛总决赛、四大洲赛和世青赛冠军于一身的女单大满贯得主,是第一位职业生涯所有比赛未下领奖台的女单选手。作为罕有的能成功驾驭不同音乐类型的全面性选手,她凭借冰场上的首屈一指的技术难度和艺术表现力不断刷新着花样滑冰的历史。
日常生活中,只有关系不一般的人才可以随意称呼对方的昵称。花滑迷给自己喜欢的选手起了这么多昵称,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喜爱。随着北京冬奥会花滑各个单项比赛的展开,花滑群星闪耀,冰上雅姿竞相绽放,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精彩的冰雪视觉盛宴!
作为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河北张家口崇礼区迎来一次华丽蜕变的机遇。 距离北京200多公里,崇礼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山深林密,交通不便,漫长的冬季大雪封山,既困扰当地人的生活,更阻碍经济发展。2015年北京冬奥申奥成功后,作为赛区之一
日前,韩国国会议长朴炳锡率团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通过此次中国之行,我充分感受到北京冬奥会是一届安全、绿色的奥运盛会。”他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北京冬奥会向世界传递希望,为韩中两国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提供重要契机。”
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正在举行中,至2022年2月10日,冬奥会已经成功进行了一周时间。作为中国民航局指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备降机场之一,郑州机场助力北京冬奥会,全力以赴做好冬奥会航班备降保障、冬奥会物资运送等工作。
2022年2月9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比赛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举行。美国名将肖恩·怀特在两轮资格赛后顺利晋级决赛,这位冬奥会五朝元老是世界冰雪运动和极限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在前4届冬奥会上,3次获得该项目金牌
本报北京2月9日电 (记者陈尚文)在9日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表示,“绿色办奥”理念贯穿于整个筹办全过程,北京冬奥会将实现全部碳中和。 李森表示,北京冬奥会践行“绿色办奥”的实
鼓励和祝福、梦想和希望、拼搏和友谊……赛场内外,一个个滋味不同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共同构成了冬奥会的光彩 一张稚嫩画作,带来双重惊喜。 当牙买加高山滑雪选手亚历山大打开北京冬奥组委为运动员准备的背包时,他惊喜地看到了北京小朋
近日,联合国邮政管理局宣布,为庆祝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召开,联合国将发行主题为“体育促进和平”的邮票。这是联合国首次为冬奥会发行邮票。 联合国邮政管理局表示,这次发行的邮票面值分别为0.58美元、1.30美元、1.10瑞士法郎、2.00瑞
在北京冬奥会上,外国运动员对中国元素的喜爱溢于言表。最近几天,在社交媒体上,很多外国运动员像发朋友圈一样持续更新在赛场内外的见闻,晒出自己喜欢的美食,“花式”打卡北京冬奥会。
2月6日,在虞城县文化馆,指着一幅长达7米的大型剪纸作品,贾艳梅说:“这是我和朱庙村剪纸乡村文化合作社的社员们加班加点,用了12天创作完成了这份北京冬奥会‘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