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位于北京延庆,是北京冬奥会的高山滑雪场地。这里承担了高山滑雪11个小项的比赛,将产生11块金牌。这里赛道最大垂直落差超过900米。坡陡面滑,对运动员们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那工作人员怎么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赛事保障?速降运动员以超过百公里的时速转弯、飞越,很容易发生失误引发危险,怎么及时进行救援?
凌晨五点,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接送赛事保障人员的第一辆班车出发了。索道站,是每天清晨小海陀山上最早苏醒的地方。
运行的索道仿佛血管,将陆续到来的工作人员送往山上各自的岗位。出发之前的晨会是必不可少的。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高山滑雪救援队队长高宇,以前是一名高山滑雪运动员,退役后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负责高山救援队管理工作。作为高山滑雪救援队的负责人,高宇身上的责任重大。
坐落于北京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有七条雪道,三条比赛道、四条训练道。最长的赛道垂直落差约900米,选手滑行时的最高时速可达130公里以上。
维护好这样的比赛环境,对赛事保障工作要求极高。
所有的救援队员需要密切配合,不仅是保障运动员的安全,也要保障赛事前后所有人员的安全。
2月5日,离计划的开赛日期只剩一天了,小海坨山上的人比赛时还要更多一些。除了运动员的适应性训练,各个方面的技术官员和赛事转播人员也在赛道上进行最后的准备。此时人多事杂,最容易忙中出乱。救援队必须时刻紧盯各个赛道的情况。
临近中午,在一条训练赛道上,有工作人员不小心滑落。正在附近的高山滑雪救援队立刻展开救援。因为救援及时,伤者幸无大碍。
过去三年中,无数次的演习和训练造就了他们今天的沉着冷静,驾轻就熟。而他们的所有努力和坚持,都是为了这一次的北京冬奥会。
2月6日,是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计划开始比赛的第一天。比赛期间,救援人员分散在赛道的不同点位,关注着奥运选手在不同赛程的情况。
第一天的男子滑降比赛原定11:00开始。但天公并不作美,风向混乱,时大时小。
救援队员分散在不同的点位,准备着随时报告运动员的状况。不知不觉,三个小时过去了。男子滑降比赛的出发点,气温是零下14度。比赛推迟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
三次推迟后,比赛被改期,顺延到2月7日举行。此时,救援人员已经在山上冻了7个小时。
因为原定已有两场比赛,加上前一日顺延的赛事,2月7日的赛程安排得满满的。
每个救援队员都背负着50到70斤重的装备。2月7日有三场比赛,涉及2次转场,物资需要准备得格外充分。
女子大回转的第一轮比赛是9:00开始。
如果运动员摔得不重,能自己离开赛场,救援人员就不必出动,以避免对赛事造成干扰。
第一场比赛与第二场比赛之间,留给救援人员的转场时间是10分钟。
第二场比赛是更为惊险的男子滑降。
来自德国的名将施魏格尔出现了失误。救援人员出动,从撤离出赛场到转运完成,大概十三四分钟。
救援船使用后要马上进行消杀,其他救援队员立刻赶来支援,给黄磊又送来一辆救援船。
第二场比赛结束的十分钟后,救援人员再次转场。女子大回转第2轮比赛开始了。
在救援队员的心里,没有什么比运动员的平安更让人欣慰了。
从2月7日到2月20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将进行3大项11个小项的比赛。但是对于赛事保障人员来说,比赛结束,并不代表一天的工作结束。
赛道上几乎已经空无一人,但救援人员还不能离开,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的人员还没有下山。确认自己点位上的所有人员安全撤离,救援人员才能离开。
夜幕降临了,此时,空寂的大山是属于压雪车司机的。白天使用过的雪道,在夜晚被抚平,变得焕然一新。
再过几个小时,索道站将苏醒。太阳升起,新的一天将带来新的精彩赛事。
两个后空翻,顺着大跳台一滑而下,最后再以轻松的侧躺姿势着陆收尾。2月3日,西班牙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蒂博·马格宁(Thibault Magnin)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在大跳台试雪的视频,该视频一经发布便受到众多网友喜爱。 马格宁在社交网络意外走红。
北京冬奥会赛程近半,位于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已经结束了包括男子滑降、女子回转在内5个小项的比拼。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记者、官员欢聚“雪飞燕”,共同见证北京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精彩。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因其可爱的形象收获了大量外国运动员的喜爱,美国雪橇运动员萨默·布里彻就在社交媒体上兴奋晒出了自己以及多位美国代表团成员与冰墩墩的合影,还称自己“梦想成真”了。
23岁的亚当·鲁纳尔斯,是一名来自加拿大的冬季两项运动员。12日,他在海外社交平台“照片墙”上,晒出自己在夜幕中的北京冬奥会赛场上激情滑雪的画面,并配文“那道被点亮的山脊线,就是中国长城”。外国网友直呼羡慕,纷纷留言“离长城这么近,太酷了!”“太棒了!”
北京冬奥会各项赛事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而运动员们比赛之外的生活也一直让外界十分好奇。美国媒体11日发文,介绍了各国运动员在冬奥村丰富多彩的生活。
首次参加冬奥会的美国运动员特莎·莫德曾因发布一条被志愿者感动到落泪的视频,而刷屏社交媒体。
海外网2月11日电坐落于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被形象地称为“雪如意”,因融入中国元素、与自然人文交相辉映的惊艳设计,一举成为冬奥赛区的网红建筑,吸引各国运动员纷纷打卡。7日,一位美国运动员拍下“雪如意”的视频,并惊叹跳台边就
目前,北京冬奥会的各项赛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紧张的赛程之余,不少运动员将自己在冬奥村中的各种“奇妙”体验用视频记录下来并发布到海外社交平台上。他们其中有的沉迷于冬奥村的美食,有的对中国科技、中国文化所吸引。一起来看外
8日晚,北京冬奥会冰壶混双决赛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进行,这是“冰立方”在本届冬奥会期间产生的第一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