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过了这一天,新年才算正式划上句号。虎年元宵节,虽然“十五的月亮十七圆”,但无妨我们感受“火树银花”的节日氛围,在“花好月圆”下赏月抒怀。
从“冷清”到“热闹”,佳节味道越发浓烈。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在元宵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与亲友把盏言欢,祈愿生活美满,这些习惯早已融入进基因中。回望2020年春节,因为疫情不能走亲访友聚会拜年、旅游景点闭门歇业、春节档电影全部撤档;2021年在就地过年的号召下,很多人也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而到2022年春节,回家的路越来越畅通,欢乐闹元宵的氛围也越来越浓。春节期间的餐饮消费同比增长了近三成;国内出游人数逾2.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90多亿元;春节档的电影票房收入逾60亿元……中国消费市场的火爆,源自于百姓对中国发展的信心,源自于对抗疫举措和成果的信心,更源自于对国家强盛的骄傲和自豪。大街小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虎年元宵的氛围正是春天将至的映照。
从“简单”到“丰富”,人民生活步步高升。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元宵夜,赏花灯,猜灯谜,是世代相沿的习俗。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都是代表团圆幸福、阖家欢聚。以往说到汤圆,无非就是芝麻馅、豆沙馅。可如今打开各类网站,品种多到让人眼花缭乱,颜色、馅料、做法都与过去大不相同。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可巧妇也要有米才能做席。收入越来越高,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大家才有能力去购买、制作、品尝美食,享受过节的仪式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中间承载的是我们对于生活的底气,对于未来的期盼,对于美好的向往。
从“国内”到“国际”,文化自信脚步坚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年,北京冬奥会与传统佳节喜相逢,成为我们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开幕式简约、极致、浪漫、从容,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精深和张力。挑战自我的谷爱凌,展示了青年一代的风采和潜力。各国运动员吃饺子、写春联、练太极,感受奥运村里的年味儿和家的温暖。吉祥物“冰墩墩”更是上了全球热搜。此外,“网络中国节”系列主题活动推出主题图文、微视频、动漫、MV、小程序等融媒体产品,对传统节日进行时代化解读、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网上进一步延展。我们要以传统佳节为契机,让我们的文化更有力量,让全世界零距离、沉浸式感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虎年元宵,注定会比前两年更热闹。月亮是十五圆也好,十七圆也罢,那些传承千年、令人心安的家国情怀始终不会有缺。中华民族的节日传统将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字里藏情迎元宵
元宵佳节哪里去?大象带你“云赏灯”!2月15日,郑州平等街、开封清明上河园、洛阳植物园、鲁山墨子古街、舞钢等地都举办了闹元宵活动。开封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特色灯笼,再现大宋不夜城国际范。郑州街巷龙狮舞,送福送财送吉祥。隋唐遗址万物生,古街水灯念团圆。百闻不如一见,象象直播邀您大赏。
2月14日,商丘市示范区贾寨镇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辛勤劳动在镇区一线的30余名环卫工人送去寓意着圆满、温暖和幸福的汤圆。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题:虎“笑”迎元宵 开“新”启征程 新华社记者 虎年的第一场雪,“双奥之城”北京呈现出“雪打灯”的古都意境,湖南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现场,施工间隙挂上红灯笼、猜起了灯谜,云南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元宵佳节,聚朋友,赏花灯,品汤圆,饮美酒。敬自己!敬朋友!到此,年也正式结束。用一杯杯杜康美酒宽慰过去一年里的感动与泪水,用一丝丝微醺的惬意开启今年的奋斗与激情。
为进一步在全镇掀起政治理论学习热潮,丰富党员干部群众“双节”期间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笃实好学的文化氛围,推进能力作风年建设,登封市告成镇于2月14日分别组织机关干部、村干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学习强国挑战答题比赛活动。
为全面做好元宵节保电及优质服务工作,国网周口供电公司提前制定元宵节保电方案,细化、优化保电细节,针对薄弱环节加大事故预想、控制力度,逐项采取具体保电措施。
大街小巷的灯笼红红火火,刚出锅的汤圆冒着热气,虎年元宵节的氛围日渐浓厚。今年,元宵节遇上冬奥会,更展现出不同以往的喜庆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