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3月16日电 题:古老仪式奏响高原春天赞歌——记西藏“第一块农田”上的春耕典礼
新华社记者王泽昊、格桑边觉、吕秋平
天刚擦亮,欧珠多吉早已换上了崭新的藏装,因为今天是个特殊而重要的日子。
三月,充盈着生机勃勃的春天拂绿雅砻河谷,柳枝吐芽、田野苏醒,秀美的江水带着春的气息奔流着……根据藏族天文历算,16日是西藏农田开耕的日子。
“每年的开耕仪式大家都格外重视,在这一天播下种子,就意味着辛勤耕耘的一年正式开启。”欧珠多吉的家位于西藏山南市乃东区的门中岗社区,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坐落于此,而宫殿脚下便是西藏“第一块农田”。
山南市乃东区门中岗社区春耕仪式现场(2022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汝锋 摄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2100多年前,藏族先民在雍布拉康南侧开垦了这块农田,种植谷物,被视为西藏农耕文明的开端。
上午10时,农田里好不热闹,上百名门中岗社区居民衣着盛装、扶老携幼会聚于此见证春耕典礼。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牦牛是农耕的主力,“二牛抬杠”代表了一个时代。今天,门中岗的农机化率已达到100%,但在春耕仪式上,人们还是会用假牦牛头装扮拖拉机,并在车周围挂满哈达,以此表达对传统牛耕的怀念,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春耕秋收对农民来说是一件大事,不管在外多远都要回家帮忙,短则半月,长则一个月。以前耕地、平整、播种全靠人和牛,农民的收入都在地里。”欧珠多吉说。
2013年,政府补贴6000多元,欧珠多吉买了一台拖拉机,自此牦牛“退休”,欧珠多吉也从繁忙的农活中解放了,靠着外出务工,家里的经济条件逐渐好了起来。“现在,大型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翻转机一天就可以把我家28亩地收拾完。”
山南市乃东区门中岗社区春耕仪式现场(2022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汝锋 摄
日头渐高,春耕仪式准备就位。门中岗社区党总支书记央金卓嘎说:“开耕喽!”顿时,14台拖拉机发出隆隆轰鸣声,肥沃的田地被犁出一道道深深的垄沟。
“每年也就这个时候能见到这样热闹的场景,平时年轻人出去打工,很少能聚起这么多人。”央金卓嘎说。
靠着外出务工、做生意、跑运输,如今,门中岗社区群众的收入早已不单单依赖务农,拥抱更大的世界让他们不断拓展致富渠道。雍布拉康景区旅游服务、开办矿泉水公司,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还带动群众增收。2021年,门中岗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
山南市乃东区门中岗社区春耕仪式现场(2022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汝锋 摄
仓廪实,天下安。2021年,西藏粮食产量达到106.5万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6.1%。科学种植加先进农机,保证了西藏连续7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最亮的底色。
而今天的门中岗社区就是西藏乡村振兴的缩影。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农牧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村集体经济活力不断激发……广袤高原处处呈现着新气象。
大约1个小时,朴素而隆重的春耕仪式落下帷幕,喧闹的田野归于平静。
3月16日下午,内乡县赵店乡中心小学举行2021年度“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授牌仪式。该校荣获2021年南阳市“书香校园”,五四班荣获河南省“书香班级”。
为争创全国生猪养殖名县,促进内乡畜牧业高质量发展。3月14日,内乡县畜牧局深入养猪企业为全县27个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举行授牌仪式。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郸城县支行代表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在郸城县汲冢四中举行捐赠仪式暨集中授课活动。
3月15日,2022年驻马店市教育项目集中开工正阳县分会场开工仪式举行,县领导王东征、刘磊、胡敬忠、李迎春、朱东升、刘天坤、刘业鹏、杨坡出席开工仪式。
3月15日下午,息县县长管保臣代表息县人民政府与河南省行嘉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北大荒粮好(河北)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举行合作签约仪式,息县县领导周民、闫清勇出席签约仪式。
3月15日上午,驻马店市第二十一小学改扩建项目开工仪式举行。
3月14日,南阳市总工会在医圣祠文化园举行“五赛一争”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暨医圣祠文化园项目启动仪式。
3月15日,2022年驻马店市教育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平舆县分会场)暨平舆县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新园项目开工仪式举行。
3月15日上午,西平县谭店乡政府在祁庄村举行“美好家园共同建”活动启动仪式。
3月14日早上,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团委在北校区操场举行了国旗护卫队换届交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