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地评线】东湖评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2022-04-09 19:10:27   来源:荆楚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系统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三周年,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重大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做一个什么样的思政课教师,怎样做好一个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实现路径。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2016年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做“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有”和“四个引路人”是从普遍意义上对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的素养要求,深刻揭示了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属性和职业特点,并从“八个相统一”角度,阐明了怎样做好一个思政课教师。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再次强调:“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当前,为了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厚度。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相比,多了“理论”二字,这意味着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同时,课堂教学依然是“内容为王”和“以理服人”,一定要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用科学的理论回答学生的思想困惑,不能用教学形式取代了教学内容。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思政课教学内容范围广泛,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这样的特殊性对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提出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需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让政治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

增强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美度。思政课不仅要有教学内容理论的“知”,还应该要有教学语言艺术的“味”。一是,教学语言要有通俗性。思政课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要“浅出”。思政课作为大学公共通识课,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储备、专业方向呈多样化、分层次特点,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过于学术化的课堂教学语言,需要思政课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阐述抽象的理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高深的原理,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让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二是,教学语言要有政治性。思政课具有鲜明政治性,“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对于学生似是而非的政治立场问题,思政课教师一定要用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简洁明了、干脆利落的教学语言表明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绝不能含含糊糊,躲躲闪闪。三是,教学语言要有情感性。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学生是有情感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有温度。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讲得亲切有味,润物无声。四是,教学语言要有时代性,思政课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相联,而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政课教学内容必须跟上时代,服务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不能照本宣科,教学语言只有常讲常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把个人成长同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相结合。教学语言的美度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从而实实在在地增强大学生在思政课课堂的获得感。

强化树立问题意识和坚持问题导向的力度。思政课教师掌握着课堂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一定要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不意味着不能讲矛盾、碰问题。思政课堂上学生会提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并不容易。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教师怵于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担心祸从口出,总是绕开问题讲、避开难点讲。”这种遇到问题就回避的态度,极大削弱了思政课的说服力和真理性。实际上要充分信任思政课教师,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思政课教师只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有针对性地主动回应学生的理论关切和现实问题,立足于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帮助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看问题,就不用担心在政治上出问题,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拓展思政课教学网络化的广度。思政课教学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学生十分青睐“两微一端”和海量的App等各种新媒介,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同时大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能力,通过互联网这个社会信息大平台,学生每天都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学生在哪儿,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到哪儿去。思政课教学网络化是必然趋势,思政课教师要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付,与传统线下教学相比,思政课教学网络化在教学内容、平台、方法、形式上有很大不同,主动探索适应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运用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形成线上线下思政教育互联互通。同时思政课教师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学生所思所愿,积极回应学生关切、解疑释惑,引导学生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思政课教学网络空间。

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在新时代促进青年大学生理解党的历史使命、认同党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行动纲领的重大任务,责任重大,必须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一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各环节。

注:本文系2020年度武汉体育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实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稿源:荆楚网

文章关键词:思想政治 责编:邵恰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