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4座移动方舱实验室在上海市杨浦区投入使用,核酸日检测能力可达4万管,预计可使杨浦区检测能力提升三成以上。
与临床固定的传统实验室相比,移动方舱实验室就像一支深入前线的突击队。全密闭的实验室严格按照生物安全要求,分为试剂准备间、样本处理间、扩增反应间等区域。现场还配套有医疗废品中转、样本对接和接收等区域。
如果是24小时运转,每座移动方舱实验室日均检测量能够达到1万管,如果采用10人混检模式,可以检测40万人次。实验室在接到采样样本后,核酸的提取、混样、扩增工作全都能在里面完成,通常在收到样本后2—3小时能出具一轮采样结果,核酸检测效率大幅提升。
这4座移动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为杨浦区医保局通过园区企业紧急调度支援。从北京、山东、安徽紧急调用4座符合P2生物安全规范标准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并从全国各地调配专家资源,组织专业实验室工作人员约90人前来支援。
(总台央视记者 窦筠韵 张峻赫)
据介绍,今天上午,中建三局一公司紧急驰援建设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3号馆方舱医院刚刚完成整体移交。3号馆总体改造面积2.6万平方米,有床位3440张。
4月9日上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3号馆完工交付,医疗队入驻并开始接收患者。12时许,来自浦东的首批患者入驻馆内,待14个馆全部交付后可容纳5万名患者。
4月6日,由50家医院组成的湖北援沪医疗队,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牵头组队,分成三组管理浦东新区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W1至W3舱。
8日下午,记者探访了建设中的上海目前最大方舱——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其面积约60万平方米,预计可提供50000张床位。
在8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透露,自3月1日至4月7日24时,上海累计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131524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127131例、确诊病例4393例。面对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近97%的现实,我们是否就可以用“躺平”的心态来面对呢?
9日,记者获悉,上海最大方舱医院力争今天能实现首批收治。据悉,早在建设之初,由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领衔医疗管理团队就入驻这里开展相关前期工作。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今晨传来消息,预计今天实现首批新冠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收治。这是上海目前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床位5万张。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有一群人身着一袭厚重的防护服,身处在几十平方米的封闭实验室中,默默坚守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加班加点进行核酸检测,零距离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的体液标本,精准“捕捉”病毒,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信息,他们就是—PCR实验室的检验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