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泽库5月7日消息(记者 滕萌 黄南台 李芝虹 索南才旦)近年来在青海省的广袤草原上,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让草原儿女搭上了“小康车”,奔向全面振兴路。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曲镇东科日村位于泽库县境中部,距县城3公里,总人数560人,全村草场面积5.4万亩,牲畜数1837头(只),其主导产业为畜牧业。
过去的东科日草原,牛羊终年被圈进在自家的草场内放牧,过载严重,牧民的生产效益逐年下滑,过度放牧,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时间,退化严重;一边是草场过度闲置,导致鼠害横行,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草原生态持续恶化。
2012年,泽曲镇东科日村通过召开大会,成立了村级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每组以12户左右为1组,将合作社分为天然草场放牧组、良种繁育组、商业经营组(民族工艺饰品加工和建材市场专业合作社)等3个大组进行管理。通过实行划区轮牧、分群饲养等措施,合作社良种比例提高不说,还实现了畜群结构优化,牦牛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同时,合作社采取整合扶贫产业项目、农牧口各类扶持资金,相继实施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能力提升建设、大学生村官领办、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牧区畜用暖棚等项目,修建了牦牛高效养殖标准化基地1处,配备了办公室、兽医室、饲草料库、有机堆粪场、饲料加工机械、奶罐车等养殖配套设施,极大地改善合作社生产条件,增强了合作社发展后劲。目前,合作社被评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社、省级示范社、智慧畜牧业试点社、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建设“优秀合作社”。
“以前我们村由于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原因成了条件最差的村,后来我们赶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依托脱贫政策的实施成立合作社后,现在的条件是八个大队数一数二的村子。我们村81户336人加入合作社,所有牧户把牛羊都放到一起,不仅解放了多余的劳动力,还在家门口挣到了钱,保护了我们的草场,合作社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好。”东科日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理事长 俄尖吉布说。
截至目前,东科日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累计现金分红228.6万元。并通过实行划区轮牧、分群饲养、种草养畜等措施,积极推广良种繁育、科学高效养殖,实现了畜群结构进一步优化,良种畜比例进一步提高。
“合作社成立到目前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现在草长得很好了,环境也好了,收入也高了,我们打心底里高兴,现在的生活特别好,我们相信以后听党和国家的话,生活会越来越好。”东科日村村民 拉旦加告诉记者。
下一步,东科日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将通过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围绕牦牛优势产业,夯实生产经营主体,延伸牦牛产业链条,突出以牦牛为主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面对春季大风扬尘污染防治的严峻复杂形势,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聚焦“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总体要求,厚植优势、勠力同心,实现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两手抓、两不误、两提升”。在全市空气质量月考核中,示范区荣获第一名,获奖生态补偿金6.4万元。
5月6日,延津县生态环境局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召开“深化万人助万企优化营商环境活动暨2022年重点企业绩效分级”工作推进会。
水杉、杜仲树、珙桐、春兰、墨兰……2022年4月18日,我国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这些珍稀的重点保护植物纷纷入驻,将得到更为妥善的保护。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代表了国家植物迁地保护的最高水平。
“萍乡路与醴陵通,溪上长亭草木中。行尽江南有山处,门前隔水是湘东。”四月春光里寻访于湘赣边,脑海中不时想起这首宋代诗人阮阅写下的《湘东驿至萍乡》。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些细微变化的背后,彰显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人民网郑州5月4日电(于思远)近日,本网从河南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河南、山东为黄河水质签下“对赌”协议满一年,2021—2022年河南省共可获得生态补偿金1.26亿元。豫鲁两省携手打造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初步形成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共
4月28日,在第十三届南阳月季花会开幕之际,镇平县经贸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南阳会议中心镇平厅举行。南阳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石秀田参加并讲话,镇平县委书记艾进德主持,县领导胡著伟、王哲渠、陈云峰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