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地评线】中安时评:以人为核心推进县城建设

2022-05-09 15:22:11   来源:中安在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1.6亿人左右,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0.9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65%。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县城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日益加快,相关职能部门配套完套善县城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防洪排涝设施、商贸流通设施、老旧小区、产业配套设施等建设,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地方财政等资金保障,并创新项目谋划设计、鼓励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取得了县城建设的良好成效。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的差距很大,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效果还不明显,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载体作用发挥还不充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民的需求,回应时代所需、人民所盼,推进县城建设正当其时。

  我国县城数量大、类型多,若拘泥于条形码式的“百县一貌”、盲目跟风的“千城一面”,不可能达到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良好效果。“条条大路通罗马。”要回应人民群众对县城发展的共同期盼,尊重县城的发展规律,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路径,在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等五大重点方面靶向发力、精准施策,防止大拆大建、贪大求洋,让县城建设走特色发展之路。

  “根深者叶茂,源浚者流长”。推动县城建设,产业就是根基。有产业,才能有就业岗位、人口集聚、美好生活。要下好产业发展“一盘棋”,突出“特色”二字,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统筹培育本地产业和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引导县域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持续释放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要做好产业发展的“后半篇文章”,配套发展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改善县城消费环境,以高效的“转运场”、活跃的“需求侧”护航产业发展。要建好技能人才的“大方阵”,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特别是困难农民工的技能素质和稳定就业能力,加快形成生产、运输、消费的良性循环,推动产业发展与就业民生相辅相成。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增进民生福祉,是推进县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更好满足人们对衣食住行医育的多元化、高层次需求,要在强化公共服务供给上下足“绣花功”,着力完善市政交通设施、畅通对外连接通道、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发展养老托育服务、优化文化体育设施、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真正把县城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乡村要振兴,民族必复兴。我国一半左右人口居住在县域,5亿农村人口中的大部分居住在县域内的乡村地区,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促进县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统筹衔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加快实现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要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打通资源流通的“大动脉”;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优化共建共享的民生“保障网”;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携手走向共同富裕的“新未来”,让更广大农民共享建设成果、发展红利。

文章关键词:县城,发展,&ldquo,&rdquo,建设 责编:杨薇薇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