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新增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85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重大投资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运营周期长等特点,在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的背景下,如此多的外资大项目在中国落地,充分表明外资对中国经济前景依然充满信心。
成熟投资往往寻求长期稳定的回报,跨国公司深谙此理。疫情干扰是暂时的,中国市场给外资的回报却是长期的、确定的。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着眼于长期、锚定于未来,在中国落地大项目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外资坚定投资中国,首先因为中国市场的独特性。规模超大的市场、齐全的产业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力资源、日益成熟的研发体系等,在深入开放中与全球经济不断融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投资优势。这样的优势,决定了中国市场的独特性,也让中国在众多跨国公司发展战略中占据了独特地位。甚至很多投资项目只有放在中国,才能实现最优回报。改革开放40多年,跨国公司纷至沓来,不仅在中国收获丰厚的回报,也与中国市场互惠共赢、共同成长。
外资坚定投资中国,还因为中国政府积极作为。今年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步伐并未停歇,拥抱开放、拥抱世界的决心一如既往。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近日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提出,持续鼓励外资投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此外,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也于近期发布,比2020年版再缩减6项。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给外资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力保障外资企业生产经营,进一步表明支持外资在华发展的坚定态度。中国积极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经济注入活力,帮助企业缓解运营挑战,坚定了外资在华发展的信心。
信心就是动力。众多跨国公司无惧疫情干扰,加码中国市场:欧莱雅选择在上海设立其在中国的首家投资公司;巴斯夫与中国石化位于南京的一体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近日奠基,相关先进生产工艺首次在德国以外应用;默克宣布将投资约1亿欧元,加速在无锡进行生物制药一次性技术产品制造;宝马位于沈阳大东区的工厂正在全面扩建,位于铁西区的全新工厂也在建设之中……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跨国企业在中国:把握市场和经济增长的机遇》报告显示,近60%的受访企业计划在未来1年至3年扩大中国业务。
放眼未来,中国经济依然拥有光明前景。那些坚定拥抱中国市场的外资,也必将收获丰厚的回报。(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为更好地确保辖区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商丘市长征街道办事处,紧盯目标任务、补齐差距短板,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临颍县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积极与项目单位、服务部门及疫情防控专班沟通,多措并举保障全县项目建设。
针对七国集团外长会14日发表公报多处谈及涉华议题,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6日表示,中方在涉港、涉疆、台湾、涉海等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已向七国集团主席国表明坚决反对。
市场主体是稳定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再“出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其海外账号Facebook(脸书)上推荐洛阳老君山。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了中国经济平稳运行。
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党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概括为“四个必须”: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必须加强统筹协调。
5月14日,林毅夫在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保持8%的潜在增长率,中国人均GDP占美国的50%,人口实际上是美国的4倍,总有一天中国经济总量会是美国的2倍。
投入俄乌冲突的各种武器,杂乱得令人眼花缭乱:既有最先进的高超音速导弹,也有老掉牙的二战火炮。而美国“动力”网站11日还披露了乌克兰狙击手的最新装备——电动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