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调整包括:
居家办公地区调整为正常上班。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正常运营,逐步推进公交、地铁查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餐饮经营单位开放堂食服务,控制人流密度,合理保持就餐间距。
中小幼分期分批梯次返校,在高三年级学生提前返校备考基础上,中小学其他年级学生6月13日返校,幼儿园幼儿6月20日返园。各类培训机构分类恢复线下培训活动,具体时间由各主管部门确定。高校严格校园出入管理,在做好期末各项安排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安全有序返乡返家。
快递、外卖服务人员可进入小区(村),减少面对面接触,进行无接触配送。安全有序放开装修、改造、改建、维修等“散装散建”生产活动,落实从业人员“一登三查”要求。恢复本市旅行社经营市民“在京团队旅游”业务,参加团队旅游人员应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接种。
各类景区、景点、公园坚持“限量、预约、错峰”,按照75%限流开放。各类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美术馆、文化馆和体育健身、演出娱乐、互联网上网服务等场所按75%限流开放。
进入各类公共场所、单位、楼宇、社区(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参加有组织的聚集性活动的核酸阴性证明,由48小时调整为72小时。对通勤人员每次进出京查验要求调整为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实现连续7日无社会面病例的地区,转入常态化防控。
相关安排中,对需要继续从严从紧的社会面防控措施也进行了强调。包括:严格封(管)控区管理,保持常态化核酸筛查力度等。其中,进出京将继续严格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宝”绿码,抵京24小时后、72小时内须进行1次核酸检测,抵京人员7日内不聚餐、不聚会,倡导居家办公。
“当前全市社会面稳定清零重点在丰台、昌平两区。”在5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丰台区全域和昌平区部分区域继续坚持现有从严从紧防控措施。两区连续7日无社会面病例后,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同步调整社会面防控措施。
“加快推动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实施方案落地见效。”在相关安排中北京还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支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持续加力助企纾困和营商环境优化,精准帮扶受疫情影响的突出行业,加快释放消费活力,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据通报,6月5日零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5例;6月4日零时至5日15时,无社会面新增。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也必须认识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潜伏期短、感染人数多,危害不容小觑。
6月2日上午,新乡市凤泉区召开疫情防控、“三夏”生产、信访稳定、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视频会。会议以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区委书记杨洁出席会议并讲话,区长丁文广主持会议,区领导刘勋、张玉冬、杨兵强、崔国兵、王明彬、宋红锦、许艳伟、王继辉、秦桐、王新茹、杨天彬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员在主会场出席会议,各乡镇(街道)及各村(社区)相关负责人员在分会场参加。
当前,北京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北京市在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上,结合疫情防控细化出台45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举措,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
广东省广州市初步构建起15分钟核酸采样圈,基本实现社区居(村)民核酸采样“步行15分钟可达,排队等候不超过20分钟”;上海市在居民社区、办公场所、工业园区等区域布局常态化核酸采样点……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虽低于临界点,但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PMI在连续2个月回落后开始回升,表明随着一系列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经济景气水平较4月份有所改善。
上海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有序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6月3日,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假期,各个户外景点迎来久违的大客流。
6月4日零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2例,均为隔离观察人员,无社会面筛查人员。
随着疫情总体持续稳定向好,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下降,北京疫情防控转入动态清零阶段。3日举行的北京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目前,除丰台区、昌平区、朝阳区外,北京其余13个区和经开区已连续七日以上无新增社会面病例,14个区和经开区已按照分区分级动态实施社会面防控措施的要求,除封(管)控区的人员外,已陆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