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6日电 (记者高云才)全国大规模小麦机收5月28日全面展开以来,各地各部门组织服务保障有力,全国麦收总体进展顺利,跨区机收总体通畅有序,已连续8天日机收面积超1000万亩。
据农业农村部调度,截至6月6日,全国已收冬小麦1.67亿亩,收获进度达到55%,麦收过半时间比去年提前2天。其中四川、湖北麦收已基本结束,安徽麦收进入扫尾阶段,河南麦收进度过八成,江苏进度过半,陕、鲁、晋、冀即将进入麦收高峰。
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要继续做好机收供需精准对接、应急机收机种准备,特别要帮助因疫情影响不能返乡的农民解决收种困难,开展代收代种。要继续强化各项保通保畅措施落实,最大限度为机手提供防疫、通行、用油等便利。要大力推进机收减损,协调增加小麦晾晒场地和烘干设施供给,努力实现颗粒归仓。
6月2日,太康农商银行组建青年慰问小分队,向脱贫家庭送去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物资,以实际行动助力夏粮颗粒归仓。
时值“三夏”农忙时节,为解决因疫情无法返乡人员的后顾之忧,齐心抗疫、暂缓返乡。台前县后方乡迅速行动,积极开展“三夏”服务活动,志愿者的身影,俨然成为田间地头那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三夏”大忙期间,走进方城县券桥镇,在一片片丰收的田野里,收割机、拢秆机、打捆机、播种机在穿梭作业,田间很少见到种粮农民俯背佝腰的身影,收割机机手、运输车司机和全程保障收割的机修人员组成了麦收“三剑客”,机械化收割,成为该镇夏收的“新常态”,各种机械齐上阵,不但实现麦收高效,而且可以回收利用秸秆,高质量推进秋作物播种,跑出了“三夏”生产加速度。
6月1日,在位于延津县司寨乡平陵村的“新麦26”300亩示范种植基地,来自省种子站、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市农科院的专家,严格按照小麦高产创建验收办法,得出了这个令人振奋的结果。
这两天,河南孟州的2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田迎来大丰收,农民正抓住晴好天气进行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截至6月4日17时,我省已收获小麦5676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66.7%),日投入联合收割机8.4万台。
农业农村部今天(3日)发布的小麦机收进度显示,全国已收获小麦面积1.01亿亩,收获进度过三成,日机收面积超2000万亩。四川、湖北麦收基本结束,安徽麦收进度近六成,河南过四成半,江苏过两成,陕西过一成,山东、山西也陆续收获。
许昌市今年小麦取得大丰收
针对日前网上流传的疑似村民收麦与村干部因为核酸证明起争执等视频,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人。
麦浪滚滚,丰收在望。夏收时节,三川大地重新焕发生机,“金黄”成为近阶段耀眼的一抹色彩。周口市正全力以赴做好“三夏”生产各项工作,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全年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