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22年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文物修复师”这个小众行业火出圈。这是一项伟大而寂寞的工作,他们站在历史的洪流上对抗时间,用双手“挽回时光”,用耐心和细心让文物得以“重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位于成都的四川省古籍修复中心,袁东珏翻看一本已修复的古籍。今年74岁的袁东珏在四川省图书馆从事古籍修复及古籍修复教学工作近四十载,她修复的各类珍贵古籍及书画、图档资料多达355种、4088册,让许多受损古籍“重获新生”。同时,她还通过授课形式教授学生达千余人次,以“师带徒”正式传承弟子14人。 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工作人员在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第48窟内对壁画进行修复。中新社记者 于晶 摄
在陕西省咸阳市大堡子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发现一处西汉时期大型墓地,出土了80多件汉代铜镜。这批铜镜中有的保存良好、纹饰清晰,经清理修复后仍光可鉴人。张远 摄
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古籍部,距今已超过400多年的珍贵古籍《 赤水玄珠》放在特制的柜子中存放。一本医学类古书籍经过拆书、清理到修补,再到压平、装帧,最后通过数字化扫描,建立古籍修复档案等多道步骤完成修复,传统手艺与科技的“相逢”,让珍贵古籍“迎新生”。 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里,宋薇正在清理一块南澳一号出水的铜料,由于长期浸泡在水里,文物留有海洋生物,一块牡蛎壳仍留在铜料上。谭庆驹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内,工作人员正在修复兵马俑。 中新社记者 张一辰 摄
圆明园文物修复工作人员从园内发掘出的瓷器碎片中挑选合适的部分进行拼接。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1972年,23岁的师玉祥来到湖南图书馆工作,成为该馆第一代古籍修复师。在别人眼中,遭破坏的古书籍是无用的废纸,在师玉祥眼中,这些都是宝贝,是历史的承载和时光的记忆。半个世纪过去,他修复过无数书籍,面对任何一本古籍都不曾有丝毫松懈。杨华峰 摄
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文物修复师付金凤清理修复的陶器。1995年出生的付金凤,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从事陶器修复工作已有六年,她每天在整形、粘贴、焊接、打磨、上色、做旧的修复流程中,让百余件残破的古陶器得以“复活”。 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龙门石窟奉先寺大规模修复工程正有序推进。此次修复以渗漏水治理、危岩体加固为主,施工采取半开放方式,期间观众仍可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容颜。图为施工人员将材料搬运至龙门石窟景区。 张亚光 摄
94年出生的唐洁在自己创办的文物修复工作室忙碌着:先是要找到同时期的瓷片,将其磨成粉再配型。之后是上釉,拿着高倍放大镜,一个点放大出来的无数带有色阶变化的马赛克,一点点涂釉色,经过阴干,确认落笔无误后,再上釉阴干,反反复复,直到完全还原。吕明 摄
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南城墙遗址点,专业技术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对南城墙剖面遗迹上的裂痕进行修复。良渚古城遗址是土遗址,易受到潮湿环境影响,出现渗水、干裂、表面粉化脱落、失色、生物病害等问题。据介绍,这是良渚古城遗址南城墙剖面展示后,首次对遗址本体进行系统性保护修复工作。修复完成后,遗址本体的面貌将最大程度恢复到遗址出土时的状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飞龙阁位于沈阳故宫中路外朝区域东侧,建于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硬山式砖木二层楼阁建筑。飞龙阁内檐为新中国成立后重做的顶棚,二层顶棚裱糊纸张在维修前已全部脱落缺失。图为工作人员对飞龙阁内檐顶棚裱糊进行复原修复工作。 于海洋 摄
在宁夏博物馆,一共有12名文物修复师,专门负责馆藏文物的修复。他们每天埋头伏案,用细心、耐心和专业的技术手段,让湮没于岁月灰尘下的辉煌历史见证物在当代重生。 中新社记者 于晶 摄
中新网6月10日电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9日,美国五角大楼发布声明,承认过去20年,美国向乌克兰的46处生物设施提供了支持。尽管美国强调这些生物设施的合法性,但俄罗斯此前指出,美国在乌克兰生物实验室进行军事生物活动,研究病毒传播。
“死亡潮”来临!当地媒体如此形容当前疫情。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公布,新冠肺炎致死率0.105%,其中90岁以上长者致死率可达5.31%、0到9岁致死率0.005%。目前致死率是一个警戒值,但不排除短时间内再往上增加。
即将迎来25岁生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除了令人流连忘返的风光与文化,还有不少“独步天下”的优势:世界最自由经济体、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处于世界四大湾区中发展最快的粤港澳大湾区、人均预期寿命世界第一的“长寿之乡”……
2022年6月11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郑州市郑东新区教文体局联合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共同举办了以“文化传承,大河先行”为主题的线上直播活动。
每天都有很多参观者到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瓶窑镇的良渚古城遗址寻古探幽。良渚古城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近日,临颍县文物指导服务中心召开文物保护员培训暨颁发保护员证活动,对全县70余名文物保护员进行业务培训。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相继向20多个国家转让技术、合作生产疫苗,在海外形成了10亿剂的新冠疫苗年产能。中国疫苗跨越山海,持续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共筑免疫屏障。 “极大提升阿联酋
据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报道,俄罗斯调查委员会负责人亚历山大·巴斯特雷金表示,他的部门已经“明确确认”参与军事生物研究的美国人,包括五角大楼雇员和与美国军方关系密切的公司。从2005年到2022年初,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研究上投入了超过2.24亿美元。
中国海关总署9日(周四)发布了最新的外贸数据。按美元计价,5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5377.4亿美元,增长11.1%。其中,出口增长16.9%,远超此前路透社采访的28位经济学家给出的8%预期中值。此外,进口额增幅达4%。疫情搅扰之下,中国外贸进出口在前5个月实现稳定增长实属不易,再次向世界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自我修复力。
央广网宜昌6月10日消息(记者朱娜)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三峡移民”至此有何新发展?6月7日,“巍巍三峡”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宜昌夷陵许家冲,感受坝区移民新村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