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中华文明5000年。这5000从何而来呢?
考古学中,文明是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个既包含起源、形成,又包含早期发展的长期进程。
我们熟悉的中原地区,大体在距今6000年的庙底沟文化时期,相关聚落就开始出现社会分化与不平等。在距今4300年的龙山文化晚期,出现明显的国家形态。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发展,文明中心地位形成。随着商周时期的巩固与进一步发展,华夏文明逐步走向辉煌。
长江下游地区,距今6000年的崧泽文化早期,社会开始进入文明起源阶段。距今5300年的良渚文化早期,至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中期,系列考古发现证实,此时良渚已进入文明社会。
西辽河流域,距今6700年左右出现了红山文化,延续到距今5300年的晚期开始出现社会分化;距今5000年,红山文化末期社会分层加剧,进入文明时期。
今天中国地域范围内的其他地区,也大多在距今4500年左右或进入文明社会,或临近文明的门槛。
慢慢地,“中华文明5000年”逐渐成为一种共识。
2015年,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核心区的九层神庙建筑群在强震中遭到严重损坏。如今,经过近5年的努力,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援助尼泊尔工作队圆满完成杜巴广场九层神庙建筑群文物本体维修。
【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去哪读?博物馆里有宝贝!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我曾多次到国家博物馆参观,留下了深刻印象。得知国博在收藏、研究、展示、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
日前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要同步做好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不忘过去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曾在多个不同场合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
图说中华文明探源 | 鼎立中原塑文明
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5月27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