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数字信息采集、肥水一体化自动灌溉……这些智慧农业设施帮助农民抗旱保丰收

2022-08-18 16:24:5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034
 

今年,各地加大优良品种和主推技术等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促进粮食稳产丰收。

 
 
 

眼下,东北大豆正处在鼓粒期。辽宁今年积极探索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大豆播种面积新增了10万亩以上。黑龙江海伦今年重点推广大垄三行密植栽培技术,比传统种植方式增加了株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

黑龙江省海伦市东风镇临河村种粮大户 潘彦杰:以往的小垄黄豆每个豆荚才三粒,现在四粒到五粒的居多,所以我们产量就上来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吉林省今年大力推广耐盐碱水稻品种种植,新增面积达25万亩。大安这家合作社今年在7500亩水田里尝试种植了6个耐盐碱水稻品种,目前已经进入灌浆期,这两天,他们正在为水稻喷施叶面肥。

吉林省大安市中科合作社理事长 潘修强:今年长势非常好,前期分蘖也不错,现在灌浆期,我数了数,现在这个稻粒每株大概得130多(粒),跟去年比这一亩地大概能多产个100多斤粮食。

当前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夯实粮食产能。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 张文:今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投入29亿元,共遴选发布主导品种128个,主推农业技术114项,目前距离秋粮收获还有1个多月,我们将广泛发动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持续加大先进技术推广服务力度,确保今年秋粮稳产丰产。

智慧农业设施 帮助农民抗旱保丰收

为降低持续高温天气给秋粮带来的影响,各地充分利用各类农业设施设备进行抗旱施肥,确保秋粮安全成熟。

 
 
 

江苏新沂今年在粮食生产重点村镇建设9个智慧农田示范点,带动近30万亩农田。依托安装在田间的数字信息采集设备,农业部门和种植户可以实时了解田间墒情、苗情、温度、湿度等信息。为了避免近期持续高温抑制稻穗分化,影响收成,种粮大户王义胜每天都要打开电脑,根据信息平台的提示及时进行补水。

江苏省新沂市草桥镇水稻种粮大户 王义胜:以前判断田里是否缺水,要去稻田里,挖开土壤看看湿度,或者是看农作物的根系生长情况,现在只要在家里看电脑或者手机,依靠智慧农田系统,一个人可以同时管理四五百亩水稻,人工成本大幅降低。

7月中旬以来,皖北地区一直没有有效降水,晴热高温持续,土地出现旱情并且有进一步发展趋势。

在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种粮大户焦魁正在利用地里的肥水一体化自动灌溉设备,给自己的500亩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地块进行喷水灌溉施肥。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种粮大户 焦魁:这个可以刷了卡以后,它自己就灌溉了,这样还可以在灌溉的同时补肥。

眼下晚稻秧苗正处于分蘖期。这两天,位于江西新余的袁惠渠灌区正在开闸放水,缓解干旱。今年袁惠渠灌区完成了数字化改造,通过架设传感器实现了对灌溉水量的实时监测,科学、系统调配用水。

袁惠渠工程管理局第一管理段段长 倪立新:通过灌区升级改造的智慧闸点,对灌区流量、水位、墒情进行实时监测,结合乡镇、村委收集农户的用水情况,以及农作物生长期来综合研判用水需求,精准放水。

文章关键词:今年,农业,灌溉,大户,种粮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田间连车间 农企勇担当(这十年,总书记这样勉励企业高质量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对粮食生产,我一直都很关注,基层调研时也经常到田间地头看一看”;   “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

  • 商城县:农业生态园带热乡村游

    暑热未消,秋果渐香。8月16日,走进商城县金刚台镇的农业生态园,园区种植基地里挂满了葡萄、无花果、桃子,真是硕果累累,引得人垂涎欲滴。

  • 河南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增至62家

    8月16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杞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等12家农业科技园区被认定为第九批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这使我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总数增至62家。

  • 看图学习丨总书记这样勉励农业科技工作者

    农业科技创新不仅事关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的产量和质量,还事关我国农业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不断发展,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让百姓餐桌更丰富,让乡村产业更兴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

  •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保仓到方城视察黄金梨产业

    近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保仓一行到方城县博望镇视察黄金梨产业工作。

  •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这一种业翻身仗的代表性成果,是我国农业科技强劲发展的缩影。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科技为农业生产插上翅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8月中旬豫南旱情可能持续发展 专家建议适时开展抗旱灌溉

    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西偏强影响,7月下旬以来,河南省降水北多南少、气温偏高,持续高温闷热,南部气象干旱发展迅速。

  • 南阳市卧龙区全力以赴抗旱保秋

    8月16日,在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贺庄村一片农田里,来自当地兴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灌溉能手——“绞盘式喷灌机”正在进行第五遍灌溉作业。

  • 看图学习·十年画卷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总书记始终记挂“三农”工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三农”问题,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就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 商丘市睢阳区3个品牌农产品新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

    8月2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入选2021年度《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品牌,商丘市入选品牌农产品20个,其中睢阳区入选3个。分别是:冯桥镇的“冯桥红薯”入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闫集镇“豫金亮”小麦粉入选农业企业品牌;临河店的“菜小波”石榴入选农产品品牌。

慢新闻

年轻人长期熬夜会长老年斑?真相是…… 年轻人长期熬夜会长老年斑?真相是……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