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异常艰巨的战“疫”。
近三年来,我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
近三年来,病毒弱了,我们强了。以争分夺秒的加速度,提升应对疫情大考的能力,我们等来新冠病毒的致病力下降。坚持边防控边研究,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我们的疫苗、药物有了,救治能力提升了,平战结合的防疫本领强了,健康意识和素养提高了,这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2022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会议强调,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最艰难的时刻,我们挺过来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运用好我国抗击疫情的制胜法宝,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我们一定能够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国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41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2万例。
中国是目前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尽管人均医疗资源、医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但实现了人均预期寿命稳步上升,2020年达到77.93岁,2021年提高到78.2岁。
党中央统揽全局,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
2020年,大疫突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中国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
2021年,德尔塔变异株带来的疫情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中国迅速采取防控措施,有效处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
进入2022年,奥密克戎变异株席卷全球。3月,疫情波及我国多数省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勠力同心,经受住了又一轮严峻的防控考验。
发挥制度优势,中国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
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人民子弟兵闻令即动,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干部和志愿者挺身而出、坚守一线……最精锐的力量向风暴之眼驰援,最优质的资源向决战之地汇聚。
2021年秋,一场疫情突至内蒙古额济纳旗,这个“面积比省大,人口比县少”的小城,滞留近万名游客。快速流调、大规模转运……约两周疫情就得到初步控制。
2022年3月,吉林省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10多个省份组建医疗队驰援……
千万条线拧成一股绳,紧紧抓住战“疫”主动权。
从病患救治到疫情排查,从复工复产到科研攻关,广大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全国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坚守,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投入志愿服务……中国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
承诺绝不动摇,人民至上理念凝聚起团结伟力——
疫情发生之初的武汉,缺床位、缺医护、缺设备……重压如山。在这场生命大救援中,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不放弃每一个患者,总体治愈率达到94%。
集中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新冠治疗药物纳入医保……
让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限度保护——这就是世纪疫情面前的中国选择。
应对病毒变异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
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让防控变得异常困难。
近三年来,我国经受住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
“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国始终强调科学精准防控。
病毒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疫情防护网——
2021年下半年,德尔塔变异株疫情短时间内多点发生。全面激活应急指挥体系,组建流调专家队,迅速判定、排查和管控风险人员,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2年3月,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来袭。不搞“大水漫灌”,核酸检测任务在24小时内完成;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与病毒赛跑,采取坚决果断措施。
关键部署,彰显战“疫”长远眼光。
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启动全球最大规模疫苗接种……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全人群新冠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
保障民生供给,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
疫情下的民生保障,牵动万千关切。
中央和各地区各部门及时推出保防控、惠民生重大举措,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医用和生活物资供应,到打通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中国一手抓精准防疫,一手抓民生保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派出工作组赴多个省份指导疫情处置工作,设立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在抓实防疫举措的同时,加强分析研判,防止防控简单化、“一刀切”,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
走小步、不停步,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2020年至2022年,疫情防控经历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等不同阶段。
同持续变异的新冠病毒较量,关键就在于科学和精准。
2022年11月,在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二十条优化措施作出进一步完善。将风险区调整为“高、低”两类,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新冠肺炎防控方案、诊疗方案的每一次优化调整,都经过了反复研判、科学论证,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防疫和发展,天平两端,重若千钧。
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才能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创造根本条件。
2020年2月23日,国内疫情防控紧要时,中央召开一场重要会议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明方向,让全国上下信心倍增。
顶住疫情压力,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从2020年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到2021年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5.1%,再到2022年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全力以赴答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道“加试题”,中国交出不凡答卷。
疫情越是反复延宕,越考验现代化治理能力——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疫情“破防”,均由境外输入引发。针对口岸点多、线长、面广等防控难点,有关部门探索“一口岸一专班、一口岸一对策”。
推进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统筹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中国在抗疫实践中既重视补安全短板,又着眼长远织牢防护网。
风险挑战越多,越要打好战略主动战——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近三年为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超万亿元;“东数西算”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为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探苍穹,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步履坚实有力……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险挑战,中国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不断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主动识变应变,坚持中国抗疫自信——
近三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也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在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中,中国主动识变应变,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坚持边防控边研究,密切跟踪病毒变异,加强药物有效研发和储备,不断增强医疗救治能力,提高平战结合的防疫能力,进一步提升健康意识和素养……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
在应对世纪疫情的风浪里,14亿多中国人民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不断提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我们就会取得应对世纪疫情的全面胜利。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记者陈芳、董瑞丰、胡喆、彭韵佳)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08日 08 版)
近日,河南省郑州、洛阳、南阳、新乡等多地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涉及核酸检测、出行、就医等诸多方面,各地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四款新冠疫苗宣布获批紧急使用,你知道是哪四款新冠疫苗吗?加上新获批的四款,国内共有几款新冠疫苗可供选择?新产品获批紧急使用就意味着一定能带来丰厚业绩?和我一起看看以下相关内容吧。 12月4日15时至5日16时,25小时内,四款新冠疫苗
漫画:我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人民视觉供图 人总会生病。身体生病时,人们会找医生;心理“生病”了,不少人发现,医生却没那么好找。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压力都在明显加大,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随着相
大象新闻记者 张子琪 12月5日,是郑州市优化调整新冠肺炎疫情社会防控措施首日,不少市民向大象新闻反映,他们在就医时遇到了难题。 郑州市内大多数医院都要求患者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就诊,但医院却暂不提供社会面核酸检测。不少市民遇到
迈向12月的短短5天,国内数个大型城市,甚至省份,陆续发布最新的疫情防控措施,共同传递“松动”信号。 据不完全统计,大城市如广州、成都、北京、重庆、郑州、天津、上海、深圳,省份如山东省,纷纷宣布防疫“减码”—— 11月30日,广州和重庆打
保定疫情这两天挺热的,成了一个话题。老胡周日晚上电话采访了三个保定人,他们彼此没有关联。 这三个家庭都近日有过发热情况。其中一位女士说,她全家都做了抗原,她和孩子都是抗原阳性,但母亲的抗原结果比较模糊,难以断定是阳性还是阴性。另一位男士告诉
关于优化调整新冠肺炎疫情 社会防控措施的通告 (2022年163号) 根据郑州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为全面精准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常
记者梳理了解到,北京、广州、重庆、成都、石家庄等多地近日发布通告,乘坐公交或地铁等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者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