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聚焦全省第十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 | 中原医学科学城专场活动 “医”字号项目唱主角

2023-10-16 11:48:31   来源:河南日报

  10月15日,全省第十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中原医学科学城专场活动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举行,总投资突破800亿元的数十个“医”字号项目成为此次专场活动的主角。

  据了解,这一专场活动中“签约一批”项目共37个,总投资554.8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16个、基金类项目10个、一流平台建设类项目6个、成果转化类项目5个。产业类项目包括投资40亿元的通用国际医疗健康园项目、投资30亿元的国药集团合成生物产业园项目、投资60亿元的中信医疗大健康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投资6亿元的拱东医疗医用耗材研发生产及区域中心项目、投资5亿元的雷泰医疗总部和机器人直线加速器生产中心项目、投资7.6亿元的北京博瑞霖制药项目。

  “开工一批”项目共11个,总投资204.7亿元;“投产一批”项目3个,总投资64.2亿元。

截屏2023-10-16 上午7.42.26.png

  中原医学科学城正成为令人瞩目的科研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许俊文/摄

  7月15日,重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揭牌仪式在郑州航空港区举行。3个月来,郑州航空港区瞄准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按照“一院一城一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目标,实施重大项目分包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系统重塑重构营商环境,不断推动生物医药大健康项目在此集聚,正成为引人注目的科研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这将是河南细胞与免疫治疗产业腾飞的起点”

  ——访国际著名肿瘤免疫专家 皮埃尔·范德布鲁根教授

  10月13日下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皮埃尔·范德布鲁根教授正在进行一场有关肿瘤免疫治疗的学术报告,现场每个人听得都格外专注。

  范德布鲁根教授作为肿瘤免疫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是人类第一个T细胞识别的肿瘤抗原的发现者,在细胞和免疫治疗领域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

  而这一领域,张毅教授带领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也已深耕多年。

  范德布鲁根教授不是第一次来河南。10年前,受张毅教授邀请,他来到郑州开展学术交流。与前次到访不同的是,此次他将作为签约人,正式加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毅教授的细胞与免疫治疗CDMO平台。

  细胞与免疫治疗CDMO平台由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重点打造,由产业研究院和公共服务平台两部分组成,产业研究院主要进行细胞和免疫治疗前沿技术的研究以及成熟技术的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则由河南中原医学科学城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组建、由张毅团队专业化运营。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细胞与免疫治疗产业研究院的建立,对细胞与免疫治疗领域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范德布鲁根教授向记者介绍,“张毅教授带领的团队在临床和科研领域深耕多年,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经验对细胞与免疫治疗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希望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细胞与免疫治疗产业研究院的建立,能够推动河南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快速集聚发展,成为河南细胞与免疫治疗产业腾飞的起点。”范德布鲁根教授说。

  河南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大有可为

  ——访苏州雷泰医疗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红雨

  “河南打造医学科学创新高峰的发展魄力,是吸引我们来这里的最重要原因。”10月15日,刚刚代表公司在全省第十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中原医学科学城专场活动中进行了项目签约的李红雨这样对记者说。

  李红雨是苏州雷泰医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泰医疗”)总经理。该公司是专业从事放疗设备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放疗设备国产替代和实现新一代技术产品国际领先。

  “放射治疗约在70%的肿瘤患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李红雨介绍,用于癌症放疗的直线加速器在未来3年内的需求量将达每年1000台左右。

  在此次“三个一批”活动中,雷泰医疗企业总部和机器人直线加速器研发生产中心项目落户郑州航空港区,总投资5亿元。一期落地雷泰医疗第二代直线加速器生产线建设,二期完成企业总部建设和机器人直线加速器研发生产中心建设。投产当年可实现产值过亿元,税收超千万元。

  机器人直线加速器的研发创意,萌生于临床中的痛点问题。“通俗地讲,放疗的治疗手段就好比打靶,癌细胞是靶子。固定靶好打,移动靶却很难。”李红雨说,放疗所产生的射线会对包括癌细胞、人体正常组织进行“无差别”打击。当医生面对肺、膀胱等会发生形变的活动器官时,难题便产生了。

  “为尽量保护人体正常组织,放疗定位精度不能超过两毫米误差,但以肺部为例,患者正常呼吸所带来的形变、位移,就高达1—5厘米。”李红雨介绍,在临床治疗中,因器官形变而带来的放射性肺炎等“次生灾害”并不鲜见。

  面对这一难题,雷泰医疗计划通过机器人技术和肿瘤靶区实时高精度动态追踪技术,用“医工结合”的方法攻克临床上的痛点与难题,而这颗承载着无数癌症患者希望的“种子”,此次便种在了中原医学科学城这片沃土之中。

  作为一名深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数十年的企业家,李红雨认为,河南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大有可为。她也为中原医学科学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说,河南要抓住此次“两院一中心”(省人民医院南院区、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落户中原医学科学城的契机,集中力量在癌症、血液病领域展开攻关,树立河南在这两大类疾病从检测,诊断,治疗方案创新,到新药、特效药研发,相关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后期康复治疗的“全链条优势”,打造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两类疾病的治疗高地。

  中原农谷专场活动

  透过项目预“谷”未来

  10月15日,全省第十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中原农谷专场活动在中原农谷核心区新乡市平原示范区举行,“签约一批”项目67个,总投资345.8亿元;“开工一批”项目35个,总投资207亿元;“投产一批”项目25个,总投资93.8亿元。

  中原农谷专场活动项目既有科技创新类项目,也有种业成果转化类的高成长性、引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涵盖现代种业、研发平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

  这些项目或正在发力,或在“来”的路上,或已决定“出发”,都可为中原农谷建设提供新动能。

  项目当年“投产”

  12支“国家队”攻关

截屏2023-10-16 上午7.44.29.png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给草莓叶子体检。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阳/摄

  一片叶子藏有多少秘密?在“投产一批”项目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里,科研人员正在为草莓叶子“体检”,破解草莓的甜度、成长速度等“优质密码”。

  “今年2月,我脚下还是‘毛坯房’。”该研究中心主任顿宝庆表示,中心在河南省各个单位支持下,完成了机构注册、综合实验楼设计装修、团队遴选、管理队伍组建等工作,为中心科研团队入驻、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创造了条件。

  以“农”会友,双向奔赴。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根据河南省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中国农科院科研优势力量,布局了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遴选出了小麦、玉米、杂粮、菠菜、果树、种子处理剂、农产品加工、基因编辑、农业合成生物、生物安全学等研究方向的12支科研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在粮食单产提升、乡村振兴及生物安全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力支撑中原农谷和河南农业强省建设。

  扎根中原农谷

  开工、签约项目底气十足

  中原农谷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一家家入驻企业、一个个科研平台都在努力着......

  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田冰川说,中原农谷种业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将围绕种业相关领域的需求,为种业行业提供分子标记检测与育种应用、测序与生物信息分析、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品种测试与评价以及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等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和高质量技术服务。

  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虎说,将建成中部地区科技含量最高的数字农业工厂,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高端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产业园,助力当地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样板......

  按照河南省部署,中原农谷2025年要建成国内一流的种业创新平台,2035年要建成世界一流的农业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科研试验示范基地集群和全球粮食科技创新高地,并打造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企业。

  一个个“龙头”企业慧眼识“谷”,跟上节奏。“华智生物”全力打造的中原农谷种业关键共性技术平台项目当天开工;已在全国布局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江苏绿港”,投资10亿元的绿港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当天签约......

  在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数十辆工程车整齐排列,随着“第一锨”挥动,工程车鸣笛,掌声雷鸣......承载着“加速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夯实中原农谷产业支撑”使命任务的一个个大项目启动建设。

  “以工地为阵地,以现场为考场。”平原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陈剑虹表示,“我们将以‘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为载体,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营造‘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中原农谷。”

  做强种业“芯片” 赋能中原沃野

  ——访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主任 顿宝庆

  10月15日,全省第十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中原农谷专场活动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12支科研创新团队正式入驻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原研究中心”)。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原研究中心主任顿宝庆。

  中原研究中心位于中原农谷核心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河南省联合布局的重要区域创新中心,重点布局建设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农药与生物技术产品检验检测研发平台。

  “错位布局、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互利共赢”,顿宝庆用16个字来概括中原研究中心的发展定位。“与神农种业实验室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错位发展,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资源优势,一方面将在大宗粮食作物种业创新方面提升河南的优势,另一方面将在蔬菜、果树、杂粮种业创新方面补齐河南短板。”顿宝庆介绍,目前入驻的12支科研团队,既体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优势,又结合了河南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从横向上来说,涵盖了小麦、玉米、果蔬等作物品类;从纵向上来说,涵盖了从资源、育种、农产品加工、栽培、植保、生物安全等多个行业。

  据顿宝庆介绍,小麦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团队将着力提升河南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种业创新能力,利用冰草远缘杂交创新优质高产小麦新种质新品种,培育推广优质抗逆高产小麦品种。农药等种子处理剂代谢检验检测研发平台将利用国际先进的示踪技术,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该类科技创新平台的引领者、示范者。此外,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研究团队,则重点培育优质高产、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用科技助力中原农谷发展和河南农业强省建设。

  虽然12支科研团队刚刚入驻,但他们的科研成果早已在中原大地开花结果。“小麦新品种‘中麦578’目前在河南推广面积达500万亩。这一品种高产稳产、优质强筋、抗穗发芽,在今年夏收时表现很好。”顿宝庆说,还有由李少昆团队研发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可使玉米亩穗数增加1000穗以上、增产100—200公斤,取得抗逆减灾和增产增效的突出效果。目前,该技术已在全省16个县进行整建制推广。

  潜心农“芯”,深耕中原。“我们将持续提升科研能力,为种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加快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及科研团队入驻,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应用。围绕粮食单产提升、乡村振兴、生物安全与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快开展科技创新,助力河南农业产业提质升级,为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顿宝庆表示。

WechatIMG666.jpeg

文章关键词:项目,中原,河南,创新,治疗 责编:周莉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