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县域之变看崛起 | 南阳西峡:变渣为宝 逐绿生金

2024-05-19 21:14:12   来源:大象新闻

南阳西峡:变渣为宝 逐绿生金

今天的《县域之变看崛起》,走进南阳市西峡县。看当地如何在猕猴桃绿色发展上探索“新路子”。

西峡县地处豫西南伏牛山腹地,是全国最大的香菇出口基地、全国领先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和全国知名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当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菌、果、药”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在80%以上;新型特钢、冶金新材料等工业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

南阳市西峡县猕猴桃种植户 孙耀武:咱这猕猴桃吃中药长大的,咋能不好。

南阳市西峡县猕猴桃种植户 庞进超:我们这属于一个补品药。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李苗:这里是西峡县五里桥镇白庙村的千亩猕猴桃园,用中药渣替代商品有机肥种植的猕猴桃树,现在长势如何?今天,当地的农技人员来给我们揭秘。

南阳市西峡县猕猴桃种植户 孙耀武:随便扒一下,蚯蚓都好多。一抓一把。活蹦乱跳的。

南阳市西峡县猕猴桃发展中心农艺师 范娜娜:这证明有机质含量高,这利于根系的生长,利于结果。你看这树势长得也比较整齐。

农技人员的话让果农吃了个定心丸,不过,为啥好端端不用肥料,要用中药的药渣呢?

南阳市西峡县猕猴桃种植户 庞进超:以前咱们这个基地是大量使用家禽粪便,一年下来,一亩地(投入)一二百块钱。后来南水北调把我们确定为涵养区以后,我们就要改成使用商品有机肥,一亩地用上一吨两吨,一吨就在1000块钱左右。

为了保护水源地环境,不光是种植户一度因为失去了便宜肥料来源而犯愁,同样发愁的还有当地的中药材企业,西峡种植中药材1328种,中药材加工企业10家,大量中药药渣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二次污染。

南阳市西峡县佳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张尧:本地药企的中药渣,一年大概能收到1万多吨,往外地供(市场)不稳定。

产业要发展,群众要致富,环境要绿色,三方的问题怎么解?这时,县里的一次调研给事情带来了转机。

南阳市西峡县猕猴桃发展中心农艺师 范娜娜:我们得知外地有些优质有机肥使用的原料,是我们本地的药渣,守着咱们自己的资源, 咱们没有好好利用,可惜了。

为此,西峡县一方面积极引导本地企业开展中药材药渣肥料化生产,同时依托省农科院的“有机肥替代项目”资金支持,在猕猴桃种植户中积极开展试用、推广。监测数据让所有人惊喜。

南阳市西峡县猕猴桃发展中心农艺师 范娜娜:(中药材)它在加工过程中,第一道手续就把(有害)菌杀了,控制着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另外,相同含量使用剂里面,药渣至少比畜禽粪便对土壤有机质提高率增加0.5%。

南阳市西峡县猕猴桃种植户 庞进超:用了药渣以后,土壤非常肥沃,地也非常虚,一吨只合200多元钱,并且我们产量提高了,品质也提高了。

降低成本,土壤改良,药渣无害化,一招巧解三个难题。目前,中药渣有机肥在当地的年推广量已达12000吨以上。

通过绿色发展、“五改五提升”等多措并举,近年来,西峡县猕猴桃产业实现快速转型升级,目前已初步形成集科研、种植、加工、农旅一体化发展格局,年综合效益达23亿元。

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伴随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5年来,西峡县还培育出新型特钢、冶金新材料、汽车零部件、中药制药与绿色食品等4个百亿级主导产业。

2019年-2023年,西峡县工业总产值从509.5亿元增加到80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5367元增长到32347元以上。

 

西峡县委书记马俊:用绿色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更高起点推进中部崛起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西峡县的优势和潜力在哪里,下一步如何发力?记者专访了西峡县委书记马俊。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任炜:马书记好,今天我们专访的环境就特别能够体现西峡县域发展的特色。

南阳市西峡县委书记 马俊:对,绿色。我们西峡像这样的绿水青山可以说到处都是,西峡美、惹人醉、不思归。绿色是我们的最大财富,也是最大的底色。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西峡县立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的资源优势和生态功能定位,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建设民富县强,幸福西峡的全过程,通过三次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之路。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任炜:为什么西峡会选择绿色发展这条路子,绿色发展给我们整个县域发展来说有什么意义?

南阳市西峡县委书记 马俊:西峡三次产业发展比较均衡,产业结构比较明晰,生态优势比较明显,如果你没有产业,就是纯生态,那也不能说你经济就发展了,我们把绿色产业的发展作为优先选项,把生态优势转化发展优势,打造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实现工业创新转型,坚持文旅康养融合,多业态共同发展,我们在绿色发展上的探索和成果,对更高起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既有实质性的县域支撑,又有可借鉴的地方。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任炜: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县域要夯实基础支撑,下一步,西峡在在抓住中部崛起机遇,推动县域经济绿色转型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南阳市西峡县委书记 马俊:我们把绿色优势转化为产业的优势,这是我们要探索一条路子,主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培强特色农业,夯实产业富民支撑。我们将坚持“稳菌、固果、壮药”不动摇,深入实施质量强农、科技兴农、品牌富农战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二是加速聚链壮群,筑牢工业强县根基。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深入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千亿级制造业强县,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绿色园区。三是做大全域旅游,推动文旅康养融合。培育山地避暑、研学旅行、民宿体验、森林康养等新业态,也要与现在的科技手段(融合),沉浸式体验,颠覆式创意这些新理念,全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中原知名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我们将坚持绿色引领、创新赋能,持续走好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提升我们在中部崛起中的嵌入度和支撑力。

【记者手记】在西峡采访,我发现这是一个与绿结缘的地方:自然山水透着绿色,产业发展追求绿色,百姓生活践行绿色。在这里,绿是一种颜色,是一场探索,是一个方向,更是一种态度。紧盯“绿”字,当地唱好了“生态戏”,育出了好“钱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硕果熠熠生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西峡的发展之路,再次告诉我们,你把绿水青山当作生产生活的底线,绿水青山回馈给你的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底气。沿着这条路持续走下去,这里将会迎来更多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前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会越擦越亮。

文章关键词:发展,绿色,西峡县 责编:李争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