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热评排行  > 正文

避开不良营销之“坑”需合力而为

2021-04-30 09:37:57   来源:新华网

  “五一”假期来临,出游消费时要避开哪些“坑”?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之不良营销手法专题分析》,指出“假”促销虚优惠、混淆计量耍手段、超售套券难兑换、砍价集赞拉人头等十项不良营销手段,为明明白白消费支招。

  中消协点名的十项不良营销手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有的网购平台宣传“买三单确认收货后金额全免”,很容易让人理解为返现金,实际上只是给了相应金额的优惠券,消费者想要享受优惠还得再消费。再比如,一些餐饮、酒店等经营者为了回笼资金,低价销售团购券、套餐券、住房券等,但由于预留的兑换名额很少,消费者多次尝试仍无法预约兑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良营销有悖契约精神,既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如何避开不良营销的“坑”,需要商家、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合力而为。

  商家不“挖坑”。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给予消费者三倍赔偿。不良营销严重透支了商家的信誉和口碑,在消费者的口口相传中,负面效应进一步放大。对此,商家必须深刻反思,坚守契约精神,依法诚信经营,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消费者少“入坑”。消费者在消费时,一定要冷静理性,多留个心眼。尤其在面对优惠活动时,必须擦亮眼睛,了解清楚活动的时间、范围、规则、条件等;在参加活动过程中,还要注意留存证据,保存规则说明、促销截图、沟通记录、交易凭证等,便于后期发生纠纷时维权。

  监管部门多“填坑”。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新形势新问题的分析研判,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制止和查处不良营销行为。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执法经验,适时发布消费提醒,戳穿商家的惯用伎俩,提高消费者的防范能力。(张涛)

文章关键词:消费者,营销,商家,经营者,交易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五一”出游消费,拿好这份避“坑”指南!

    【超售套券难兑换】部分餐饮、酒店等经营者低价超售团购券、套餐券、住房券等回笼资金,但未在消费者购买时明确告知超售情况和用券限制条件,经营者销售商品和服务应当坚守契约精神。

  • 国之大典,盛大亮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并且愈发蓬勃、愈发健强的一次盛大亮相。”

  • 在线教育乱象频出:营销设“坑” 消费者常吃哑巴亏

    4月25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消息称,因价格违法、虚假宣传等行为,跟谁学、学而思、新东方在线、高思四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被顶格罚款50万元。

  • 就地过年后的第一个“五一”假期如何做好保障

    合交通和旅游预订等情况,劳动节假期旅游人数可望与疫前基本持平,旅游消费较清明节将有较大提升,中远程旅游、团队游、探亲游将充分释放,周边游、城郊游、本地休闲游加速回归常态,知名景区点和商业街区将再现“人从众”的热闹景象。对于“就地过年”之后的第一个“五一”假期,需要做好各方面保障,让人民群众能够愉快、放心、安全出行。

慢新闻

编造“云南地质灾害致8人死亡”等谣言,5人被警方行政处罚 编造“云南地质灾害致8人死亡”等谣言,5人被警方行政处罚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