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 正文

两会观察:面临三重压力,中国经济如何“解压”?

2022-03-07 08:33: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会观察)面临三重压力,中国经济如何“解压”?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面临三重压力,中国经济如何“解压”?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如何为中国经济面临的这三重压力“解压”,成为贯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条线索。

 

 

  ——从“头”开始提振消费

  消费是受疫情影响最明显的领域之一。虽然去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六成,全年消费增速亦较2020年明显提升,但从两年平均增速看仍未回归疫情前水平。

  分析认为,一方面,疫情反复对线下消费、服务消费冲击较大,久而久之可能改变一部分人群消费习惯;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和收入存在压力,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导致消费意愿不足。

  围绕推动消费持续恢复,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观察认为,加大力度稳增长、稳就业、稳收入,将有助于从源头上提振消费,释放内需活力。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等。这被视作消费恢复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所在。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丰富消费场景,完善供给体系,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将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

  ——创新突破供给堵点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部分能源和金属供给偏紧,汽车等部分行业“缺芯”影响明显......去年以来,这一系列现象成为疫情下中国受到供给冲击的注脚。应对挑战,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解法之一是“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注意到,在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方面,相关措施还包括加大基础研究税收优惠,对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资金支持显著扩大。

  有分析指,中国工业企业遭遇到的供给冲击,一定程度上与技术短板有关系。而支持鼓励创新,将为应对此类冲击下好“先手棋”。

  “自主、完整并富有韧性和弹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保障。”全国政协委员、白云电器董事长胡德兆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中国越来越重视产业基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只有实现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供应链,才能真正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政策“礼包”稳定预期

  作为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先行指数之一,去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一度连续回落,跌至收缩区间。但随着近期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企业市场预期回暖。最近4个月,中国制造业PMI持续高于临界点。

  中国官方此前已要求及时出台有利于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慎重出台具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此次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政策“礼包”,进一步给市场服下“定心丸”。

  从史上最高的约2.5万亿元人民币退税减税规模,到强调“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表示,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实施,加之金融支持力度提升,意味着今年稳市场主体力度显著加大。

  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方向已得到明确。可以预计,随着相关政策有序落地,将持续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完)

文章关键词:两会,中国经济 责编:徐宁宁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世界看两会丨多国媒体:中国两会对国际社会意义重大

    肯尼亚广播公司发表评论文章说,中国两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尤其是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议题。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整个世界,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 中国进入两会时间 外媒重点关注中国经济走势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林路、李琳、姚燕侠):3月4日,中国进入两会时间。在全球新冠疫情反复、世界经济复苏存在变数、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重要时刻,世界对中国两会充满期待。作为外界了解中国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不少外国媒体关注中国两会。   十三届全国

  • 国际锐评丨稳字当头的中国经济仍是全球经济“稳定器”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5日开幕。会上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发展成就,对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作出部署,明确指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对于中国来说,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尽管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中国经济仍

  • 微观两会|河南“进”,中国“稳”

    可以说,正是河南的“进”,撑起了中国的“稳”。也正是这种“进”的勇气,造就了大国崛起中的河南分量。而这种勇气与分量,足以让所有河南人为之自豪。

慢新闻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