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内部招生”不靠谱,教育部起底高校招生领域骗局

下载:

高考成绩公布后,一件让考生和家长“揪心”的事情就是高考志愿填报,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不仅能提高被录取的概率,更直接关系考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方向。

随着高校招生录取工作陆续启动,一些不法分子开始蠢蠢欲动,将“黑手”伸向考试招生领域,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通过编造不实信息、虚假夸大宣传、制造报考焦虑等方式,实施各类诈骗。

教育部提醒,考生和家长应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各种团伙和个人的蛊惑,以免上当受骗,遭受损失。

“内部指标”不可信

“我有学校的内部名额,保准孩子能够录取。”“凭我在这所学校的关系,分数差点都能进。”……每到高校招生季,这样的“能人”都会“及时”出现在考生家长身边,宣称自己有能力可以轻松帮助考生进入心仪的学校。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近日,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诈骗案件。2023年5月,赵某某因体考成绩比某大学的分数线低0.5分,未被该校录取。经曹某某介绍,赵某某认识被告人彭某某,彭某某表示可以帮其办理该学校的入学指标,并承诺办不了入学就退还所有费用。2023年5月至7月,彭某某通过编造各种请客送礼、购买入学指标等谎言,先后从赵某某处骗得40600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彭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40600元,数额较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最终依法判处被告人彭某某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

这样的诈骗案件并不鲜见,教育部近期也公布了两起类似典型案例。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校招生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声称有内部特殊渠道、掌握内部招生名额,或者能够通过“定向招生”“委培招生”等名义“降分录取”考生,有的甚至还伪造公文印章,冒充招生部门工作人员,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实际上,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未经有关省(区、市)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律不得安排招生。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

招生骗局花样多

相较于最为常见的“内部渠道”“内部指标”等招生骗局,不法分子还会利用考生家长的急切心情或焦虑情绪制造各类诈骗陷阱。

有些考生因发挥失常,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分数没有达到高校录取要求,但又不想选择复读。这时,一些不法分子会抓住考生和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表示只要多交钱就能走“捷径”,通过交纳高额录取费、手续费等同样可以被高校录取。

但不少考生和家长花钱拿到录取通知书,入学后方知上当受骗,甚至有的考生直到拿到毕业证书时才发现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而是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或者跟班学习文凭证明。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除了普通高等教育之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招生类别,其入学条件也是不一样的,所取得的毕业文凭及用人单位对它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考生和家长应务必认真辨别普通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选择适合的学习进修方式,避免被误导,上当受骗。

各类高考招生骗局中,最“明目张胆”的当属一些不法分子公然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发送相关的录取短信,甚至伪造虚假的招生网站,诱骗考生将学费打入指定账号,或是以其他理由获取个人信息,进而骗取钱财。

据悉,教育部开展了“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协调有关网络平台对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权威标识,更好地帮助考生和家长通过官方渠道确认录取信息。

志愿填报需谨慎

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达1342万人,庞大的市场基数也在不断催生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更大市场。据《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及就业前景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已达9.5亿元。

但随之而来,一些机构资质不全、价格虚高、服务质量低劣、通过制造焦虑诱导消费等问题也屡见不鲜。比如,某机构推出的高达数万元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声称可以提供“一对一”专业指导,但多名家长购买后发现,该服务只是简单提供一些通用填报建议,内容与实际宣传严重不符。

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提醒考生和家长,应谨慎对待市面上的各类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切勿轻信“高价”指导咨询。

一些咨询机构在宣传时总会宣称拥有所谓的“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确保考生进入心仪的专业,诱导考生和家长购买高价服务。教育部调查发现,这些机构所使用的参考数据其实就是对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等数据进行收集汇总,且由于一些机构对招生批次、招生政策没有深入了解,在使用这些数据时存在盲区和误区,反而会对学生和家长产生误导。

拥有“高考志愿规划师”已成为一些机构揽客的“招牌”。但教育部强调,相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实际中这些所谓的规划师并无相关资质和经验,有的甚至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只是按照总部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

制造“热门专业”假象,发布所谓的“专业排名”来过度强调某些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成为当前一些机构贩卖咨询服务的手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所谓“热门专业”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相较于考虑专业的“冷热”,学生更应结合个人志趣与自身所长,追寻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方向。

事实上,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工作,不仅指导各地建立了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中学多方面志愿填报咨询公共服务体系,还于今年首次在“阳光高考平台”推出免费的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将海量数据系统集成,进行个性化匹配推荐,从专业、就业、职业等多方面帮助考生了解学校和专业。

在完善服务的同时,教育部也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专项治理,整治高价收费、虚假和夸大宣传、恶意曲解政策、实施欺诈、传播不良导向等市场乱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责编:映小象

热点推荐

郑州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60万现金泡水发霉求助银行兑得56万:几乎成了“纸砖”

缆车轿厢坠落!意大利4人死亡

花21万追女生签自愿赠与协议后起诉

舞钢市党政考察团赴皖浙苏考察学习

美国人被关税逼出“奇招”:找中国工厂直购

江西杀害夫妻2人嫌犯落网

美国人喜欢的“三蹦子”可能要断货了,关税太高销量不成规模

“中药手串”商家宣传能促气血循环,专家:谨慎选购

郑州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60万现金泡水发霉求助银行兑得56万:几乎成了“纸砖”

缆车轿厢坠落!意大利4人死亡

花21万追女生签自愿赠与协议后起诉

舞钢市党政考察团赴皖浙苏考察学习

美国人被关税逼出“奇招”:找中国工厂直购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数百人狂热“刷单”图返利 群主“养鱼式”收割卷走790万

  • 烈士白永德安葬地成谜,七旬儿子盼圆父亲"归根"梦
  • 专家回应郑州“天屎之路”:鸟不拉屎的地方不是好地方
象·评论

员工用完清理下水道,餐饮岂能有“脏活儿”?丨追问

  • 镜头还没对准风景,先盯上了别人的隐私?丨追问
  • 女教师怒怼“老法师”:街拍不能变偷拍丨中听
象·深度

潜伏的“EGF”丨大象深度

  • 从造神到塌房,网红名师收割的是分数还是智商税?丨大象深度
  • 致命“人生照片”:社交媒体时代的“出片”代价丨大象深度
  • 1.
    大象早报|官方辟谣“郑州将禁止早晚遛狗”;五一假期首日火车票今日开抢;中方回应美对华加征245%关税
  • 2.
    大象早报|大反转!河南将迎雷暴大风、大雨;油价迎三年来最大跌幅;特朗普称美乌矿产协议24日签署
  • 3.
    直播:人间四月天 洛阳牡丹成为春日顶流
  • 4.
    回放:《唐宫夜宴》虚拟现实电影亮相北影节 新亮点更沉浸
  • 5.
    大风又来了?本周河南将迎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 6.
    河南两地纪委监委通报
  • 7.
    局部可达10级!河南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8.
    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虚字001号龙标正式花落河南台
  • 9.
    《河南新闻联播》2025.04.16
  • 10.
    “今年夏天要50多度了” ???这是什么恐怖故事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nr.cn

举报电话:0371-658898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站地图

Copyright©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