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ETF通常属于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的一种,投资者通过购买跨境ETF,可以在国内市场上间接投资国外资产,实现资产的全球化配置。不过,叠加近期海外市场波动加剧、A股交易放量等因素,跨境ETF遭遇普遍赎回。
据Wind统计,自9月1日至10月21日,纳斯达克、日经等跨境ETF遭大量赎回,基金份额减少比例最高接近40%。其中,今年上半年备受瞩目的跨境ETF,如纳斯达克100ETF、美国50ETF、亚太精选ETF、日经225ETF等均被投资者赎回了上亿份;上述产品在10月21日的基金份额与9月1日相比,分别减少了39.5%、39.1%、33.7%、33.4%。此外,两只沙特ETF的最新基金份额也较9月初减少了20%左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港股科技、消费、创新药主题的跨境ETF受到资金涌入,自9月1日至10月21日的基金份额增幅居前。其中,港股互联网ETF、恒生新经济ETF、恒生消费ETF等近10只港股ETF的份额增长在一倍以上。
跨境ETF自身的一些特性也加剧了近期的赎回现象。排排网财富理财师曾衡伟表示,一方面,部分跨境ETF的规模相对较小,流动性相对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资者的交易灵活性。另一方面,由于QDII基金额度的限制,跨境ETF的套利难度较大,这也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杨德龙表示,此前一些跨境ETF出现的溢价申购现象,也加剧了投资者的赎回意愿,当溢价率较高时,一旦市场回落,投资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亏损风险。因此,部分投资者选择赎回跨境ETF,以避免潜在的损失。
曾衡伟表示,当前跨境产品的投资机会在于全球资产配置,可以分散单一市场的风险,特别是估值低、成长潜力大的市场。然而,投资风险也不容忽视。汇率风险、市场风险、交易时间差异以及流动性风险都是投资者面对的挑战。
(来源:证券日报、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