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奶企涉事产品下架 郑州商家自查"恒天然问题奶"

2013-08-05 06:22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进口奶又出事儿了!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近日自曝,其生产的40吨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肉毒杆菌。被用作生产婴儿奶粉、儿童成长奶粉和运动饮料原料后,涉事产品估计达900吨。

  目前,多家“中毒”奶企已对涉事产品展开下架,郑州奶制品经销商也已动手自查。

  900吨“中毒奶”外流 多家名企“中枪”

  继今年年初被曝出发现双氰胺残留后,全球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巨头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再陷质量“危机”。

  据该公司检测,新西兰本地一家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3批浓缩乳清蛋白含有肉毒杆菌。“受污奶源”总量达40吨。

  而这些“受污奶源”被提供给了全球8家制造商,用作生产婴儿奶粉、儿童成长奶粉和运动饮料的原料,估计涉事“问题奶”产品可达900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出口企业,恒天然乳品和乳制品销往全球140个国家,其中中国是恒天然最大的进口市场。在中国,八成比萨使用的是恒天然的奶酪。很多中国食品制造“大佬”在使用恒天然的各类乳品作为原料。

  国家质检总局昨日公布,包括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在内的4家中国境内进口商,卷入了此次恒天然“毒奶”风波。

  可口可乐大中华区昨日也发布声明,根据恒天然公司提供的批号,部分“染毒”奶源已被用于美汁源果粒奶优生产,目前可口可乐方面正在追溯受影响产品的生产和发货记录,并予以召回。

  “问题奶”下架 郑州商家动手自查

  奶源“中枪”,涉事产品流向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昨日公布的疑似“中毒”企业中,上海市糖业烟酒公司宣称问题浓缩乳清蛋白尚“捆绑”在库,可瑞康官网发布中国官方渠道在售品均未受污染声明,而最“热销”的多美滋品牌奶粉,也已查明疑受污产品批次,并启动召回。

  河南贝儿孕婴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红涛昨日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昨日公司已接到多美滋发来的下架通知,在对疑受污染的优阶贝护和多领加二阶段产品自查中,并未发现公布受污的12个批次产品。据称,目前郑州市场内,涉事批次产品数量也微乎其微。

  虽然可瑞康奶粉二段受污产品未在中国官方渠道售卖,可该产品在网上销售的数量却极其可观,已售产品难保安全。

  记者仅在淘宝网搜索产品关键字,就显示有两万件商品在售。该品牌官方旗舰店内,单罐及整箱销售的可瑞康新西兰原装金装婴幼儿奶粉二段产品,近期累计销量近万笔。

  在一些仍然销售该产品的店内不难看到,不少消费者已对“问题奶”事件表示出担心,但无论是可瑞康品牌旗舰店客服还是淘宝小店卖家均表示,他们售卖的产品都是安全批次。

  肉毒杆菌毒素是毒性最强蛋白质之一

  爱美的女士都知道肉毒杆菌毒素可以用来除皱纹。在军事领域,肉毒杆菌毒素被用于生化武器。那么肉毒杆菌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奶粉里会有?

  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常温、低酸和缺氧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在不正确加工、包装、储存的罐装食品或真空包装食品里都能生长。

  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强的蛋白质之一。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中毒者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肉毒杆菌在乳品中并不是常见的污染物。据恒天然方面解释,此次“毒奶”的污染源是“一段不卫生的管道”。专家表示少量的肉毒杆菌对成人的危险性相对较小。但婴儿尤其是1岁以下的小宝宝,由于肠道内正常菌群还处于建设阶段,这个时候肉毒杆菌来捣乱的话,有可能对宝宝造成较大影响。

  恒天然集团

  恒天然集团(FonterraCo-operativeGroup)成立于2001年10月,简称“恒天然”,其性质原是一家合作社,总部位于新西兰奥克兰。恒天然集团由当时新西兰最大的两家乳品公司和新西兰乳品局合并而成,是新西兰当地最大的公司。年销售额达80亿美元,是新西兰国内最大的公司,也是世界上第6大乳品生产商。

  恒天然在中国的主要业务有:乳品原料、牧场业务、消费乳品、餐饮业务。

  不应过度迷信“洋食品”

  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在三批次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肉毒杆菌。这无疑给信奉“洋奶粉”的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洋奶粉”“百分百纯净”的神话被打破。

  事实上,不少国家都受到过“有毒食品”困扰。从当年肆虐欧洲的疯牛病到美国的沙门氏菌疫情,再到韩国的“垃圾饺子”风波,被查出的有毒“洋食品”涉及肉制品、鸡蛋、冰棍、热狗辣椒酱、木瓜、花生酱、速冻饺子……种类可谓五花八门。

  除了“有毒食品”,国外的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现象也屡见不鲜。欧洲人用马肉充牛肉,美国人去年则被曝出用扁桃仁假冒大杏仁误导消费者。

  由此观之,食品安全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味迷信“洋食品”并非明智之举。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近日发布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中国在107个国家中位居42。

  当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并不能说明中国的食品问题就不突出和严峻:注水肉、皮革奶、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白酒……一再挑战国人的肠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威胁、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突破国界的当下,不应该对“洋食品”过度迷信。对待“洋货”与“国货”应本着一视同仁的态度,理性客观看待。 据新华社电 (记者 赵黎昀 见习记者 傅豪)

责编:刘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