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草药郎中”当选“最美乡村医生”

2014-03-12 06:49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登封“草药郎中”当选“最美乡村医生”

登封“草药郎中”当选“最美乡村医生”

  映象网讯(首席记者 申子仲 通讯员 余红洲/文图)央视“最美乡村医生”名单3月10日揭晓,颁奖典礼昨晚8时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科教频道播出。10位“中国最美乡村医生”中,就有咱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卫生所的所长郭光俊,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草药郎中”。郭光俊15岁就进入本村卫生所工作,从赤脚医生干到所长,至今已46年。昨日下午6时许,记者采访他时,他刚从山上采药回来……

  “乡恩一世报不完”

  大金店梅村地处登封少林寺南,少室山脉的丘陵地区。因家贫,郭光俊6岁时就分担家务,常到山间野外拾柴,对山里不起眼却能治大病的草药,他特别感兴趣。

  “1964年,家乡脑膜炎流行,本村没有医生,不少乡亲失治而亡,我每到傍晚放学回家,都会看到地边沟旁杆草裹尸的凄凉。”当时郭光俊上中学,看到乡亲们缺医少药看病困难,便暗下决心,要做一名能给乡亲们治病的医生。

  1965年,大金店公社成立了中医卫校,郭光俊无缘进卫校学习,便偷偷跑到卫校的教室窗前“蹭课”。他用家里卖鸡蛋的钱买了《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汤头歌》等医书刻苦自学。次年又师从当地中医名家郝世斋,并在只有一间破房子的村卫生所,踏踏实实做起了“赤脚医生”。

  1971年,郭光俊又到洛阳涧西区人民医院“深造”。“那时候吃都吃不饱,亏得我父亲在家没明没黑地干活,挣钱供给我粮票。”郭光俊说,在洛阳求学的几年,每逢春节回家,乡亲们都会拿出省吃俭用攒下的粮票和零钱接济他,嘱托他好好学医,盼着他早点学成回乡。“乡亲们对我的恩情,我一生一世也报答不完”。

  服务乡亲46年如一日

  上世纪80年代,郭光俊又先后到登封县人民医院、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沈阳医科大学等地学习。其间,他谢绝了两家医院的聘请,放弃了3次去城市医院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了家乡。

  为改善村民的卫生医疗环境,1981年,在村支部的领导下,郭光俊亲自带头挑水担石,和工匠们吃住在工地,创建能真正为山区人民服务的村卫生所。因经费不足,他又把自己家几年来卖猪、卖牛、卖粮积存的给弟弟结婚用的钱全部捐了出来。

  郭光俊说,他的父亲生前曾对他说:“医者父母心。做郎中,就要做一个乡亲们早晚提起来都赞口夸奖的好郎中。”郭光俊谨记父亲的教导,扎根乡村一干就是46年。

  46年来,郭光俊在卫生所里每天24小时值班,一直住在卫生所内,日夜守护着病人,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即使大年初一也从不休息;46年来,他身背药箱走村串户为村民送医送药,风雨无阻;46年来,他坚持带头上山采药,免费为群众防病治病;46年来,卫生所住院不收住院费,打针和做心电图收一半费用。一张病床一天只收4毛钱,每年受益人数达5500人次;46年来,郭光俊治疗偏瘫病人13000余例,对退伍军人、军烈属、五保户、残疾人及贫困户免费义诊;46年来,卫生所未出现一起医疗事故,和病人情同手足。郭光俊为梅村7个生产组、2341口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46年来,郭光俊走遍了家乡的田间小道,磨平了村前的山坡沟壕,为了乡亲们的健康,披星戴月废寝忘食无怨无悔。

  “荣誉不是我个人的”

  “野生的中草药荆芥配防风治风寒感冒,荆芥配二花治风热感冒,嵩山中草药资源丰富,是咱乡亲们的福气啊。”46年来,为了让乡亲们花小钱看大病,郭光俊坚持一年四季上山采药,走遍了嵩山的峰峰谷谷。据了解,前年秋天,郭光俊上山采药不慎踩翻山石,掉下5米多深的悬崖,腰椎和右上肢肩关节摔伤,目前右上肢和腰部还有小症状。

  正是这份坚守和执着,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1999年,郭光俊被评选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的代表,在北京代表河南省的乡村医生作先进事迹发言。

  2002年,埃塞俄比亚国家卫生考察团到梅村卫生所参观考察,无不惊讶中草药创造的奇迹。

  2006年,郭光俊再次被评选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并于2007年1月8日到中南海,参加了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代表座谈会,受到吴仪副总理亲切接见。同年4月,国家卫生部王国强副部长到梅村卫生所视察,对卫生所利用本地的中草药资源为群众防病治病的办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对于这次荣获“最美乡村医生”的感想,郭光俊只说了一句话:“这不能归功于我个人。”

  “医生的心实了,百姓的身子才结实”

  连年来,国家授予了郭光俊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模范乡村医生等多项荣誉。

  而梅村卫生所从1966年建所初期只有一间房、一名医生,服务人群只限于本村500多口人,发展到现在占地面积6600多平方米,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农村中医卫生所。辐射登封市14个乡镇及周边县市,规模比建所初期扩大了300多倍。与卫生所的大跨步发展成“反比”的,是郭光俊的家。

  郭家的老宅子现在还是土坯墙。1991年村里划给他宅基地,他没有建房,而是用来种植了乡亲们急需的中草药。

  郭光俊生活朴素,住在卫生所,吃老伴做的家常饭。有亲友说他“心太实”。郭光俊则说:“医生的心实了,百姓的身子才结实。”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