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 卢家民 新乡记者站 成艺璇 岳皓仰 长垣台】7月18日,“黄河东流记”主题实践活动到达最后一站——长垣市,在这个与山东省隔河相望的“三善之地”,参加主题实践活动的媒体记者和高校师生,看到的到处都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创新发展的活力。
“我先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场景。大家跟随镜头啊,能够看到一个不太大面积比较小的一个图书室,它有一个非常诗情画意的名字,叫做诗礼王庄图书室。走在王庄村街道上,会有各种各样充满文化的元素,比如说这里有一个儒家文化的宣传牌,上面记满了孔子的各种各样的名言名句,走到这面矮墙上,还放着这样一句,‘学会弯腰是为了更好的抬’”。”在长垣市魏庄街道王庄村,“黄河东流记”主题实践队员、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刘白薇用镜头带领大家游览这座村庄。
村史馆、国学堂、图书室、文化礼堂、诗词墙绘,处处都是诗书礼乐的文化氛围,就连用村民腾退宅基地修建的老人日间照理中心,也有一个很文化的名字“事亲园”。
据魏庄街道党工委书记田鹏介绍:“我们在乡村振兴建设的过程中,注重挖掘提升乡村里的特色文化,比如我们利用王庄村诗礼传家、孝善治村这种特色,打造了诗礼王庄。”
“在咱村里的阅览室,图书室,每天晚上有很多人看书学习。”该村村民王明钦见证了村里变化,也看到了村里人的改变。
在全面推进的乡村振兴工作中,长垣市注重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用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孝道文化、诗书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古村落等多种文化元素,已经成为长垣市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
.
在该市赵堤镇大浪口村,24户建国初期的老房子被完整保留下来,修旧如旧后,如今已成为古村落生态旅游景点,不仅保存了本土历史和文脉,也为游客打造了赏心悦目的豫北民居旅游景点,同时也给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抓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感觉可舒服,比在家空调底下还得劲呢。哈哈哈哈~”长垣市芦岗乡滑店的户翠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笑声回荡在文岩渠畔。
让村民们备感舒服的,是长垣市依托黄河大堤、黄河湿地等打造而成的天然文岩渠生态画廊综合体。漫步在水墨般的生态画廊里,“黄河东流记”主题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对这里的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交口称赞。河南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杨上上说:“该项目通过拓宽河道、清淤、护堤美化周边环境等途径,在不失原有河道泄洪的功能基础上,为人民打造了一个美丽的生态家园。”
据长垣市水利局工程师赵华杰介绍称:“总投资是6.01个亿,对长垣市境内全长42公里的天然文岩渠进行了清淤扩挖、右堤桥宽闸改建重建,以及右堤道路的加宽加固建设,包括天然文岩渠滩地的绿化。工程实施后,不管是全市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沿渠的这个水生态环境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
未来三年,长垣市计划把黄河工程、黄河文化、黄河湿地与城市生态水系、县域历史文化进行巧妙结合,实现了风景资源的完美组合,把长垣市打造成一座厚植文化又生态宜居的城市。
用脚步丈量黄河,用镜头记录发展。“黄河东流记”主题实践活动长垣站快要结束时,队员们一起来到长垣市赵堤镇小渠惨案纪念广场,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1944年10月,日军在这里杀害长垣人民690多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小渠惨案”。在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黄河东流记”主题实践活动的党员同志和当地政府的党员代表,一起缅怀革命先烈并重温入党誓词。
长垣市赵堤镇镇长王学明表示:“红色资源蕴藏了党史密码,红色故事讲述鱼水深情,红色信仰赓续初心使命,红色赵堤见证了岁月峥嵘,我们要把小渠惨案纪念广场把它作为激励我们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个基地,把小渠惨案纪念广场建设成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学习党史、学习新中国史的一个红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