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河南24小时  > 正文

山水全域游 点亮新农村

2021-10-17 19:40:28   来源:人民网

新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东南部,素有“将军故里,诗画江南”之美誉。

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先后诞生和养育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3支主力红军队伍。从新县和大别山区走出了349位共和国将军,留下了董必武、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考察调研时,为老区发展指明了方向。老区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旅游视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走出了一条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县实践”新路径。

全域旅游,点亮幸福生活

6月中旬,记者走进新县周河乡西河湾,老远就看见农家乐老板张胜利正忙着给客人们添茶倒水,满桌原生态食材烹饪出的地道农家菜让客人们赞不绝口。

忙碌之余,老张的眼角不时地瞄瞄院子里停放的崭新白色越野车,那股兴奋劲怎么也掩饰不住。“这是我上个月才提的新车,花了我小20万,要在几年前,谁能想到我能买得起车啊!”

2015年,贫困户张胜利借助新县乡村旅游发展东风,翻建了自家小院,带头开起了村里第一批农家乐,服务热情、风味独特、价格实惠,不到两年,这个负债累累的家庭靠着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像他家一样,全村八成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或办农家乐、或开民宿、或卖特色旅游产品,都在乡村旅游中实现了脱贫致富。随后几年,西河湾客流量激增,老张家的收益也翻着番地往上蹿。

“游客‘井喷式’增长,住宿等配套服务必须得跟上。”作为西河湾旅游发展的带头人,张思恩想得更多、看得更远。如今,各式民宿散布西河湾,标准化农家民宿已然成为西河湾的亮丽风景,一拨又一拨的城里来客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豫南民俗,曾经生活窘迫的西河群众在经营乡韵乡愁中脱贫致富奔小康。

据了解,近年来新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旅融合、体旅融合,先后创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9处,打造“新县味”系列农产品品牌89个,发展旅游商品340种,发展精品民宿119处、农家乐720家,生态观光、田园采摘、赏花摄影等多元体验相映生辉,从“零散农家乐”到“旅游综合体”,从“卖风景”到“卖乡愁”,加速实现了“山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农品变礼品”。全县建成3A级以上景区16个,打造乡村旅游点27处,旅游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84%以上的贫困群众在旅游发展各环节受益。


▲新县田铺大塆

红色研学 蓬勃发展

“那时的天比现在冷多了,雪有半人深,游击队员就藏在后山的‘石窝子’里,没吃的、没穿的……”在郭家河乡湾店村79岁的红军后代张爱华家,10多名来自信阳市的小学生正围坐在火炉旁,认真倾听着老人讲述红色故事,眼中满是对革命先辈的敬仰。

随着红色研学游的日渐火爆,这样的场景在张爱华家已经成为常态。郭家河乡利用“红军洞”、刘名榜故居等丰富的红色遗址遗迹发展红色研学游,就在张爱华家不远的列宁高级学校,已经被改造成为青少年研学基地,而张爱华家也就成为研学基地的现场体验点与孩子们的课堂。

其实不单单是郭家河乡,在泗店乡绿康源生态园、大别山露营公园等一处处研学基地,一批又一批来自城里的孩子穿红军装、走红军路、听红色故事,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野外拓展训练中强健体魄,在红色精神洗礼中荡涤灵魂。

而今,新县正在大力实施“百村传承 百村振兴”行动,打造红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同时不断提升“大别红营”研学旅行、研学实践品牌影响力。从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到研学旅游基地,再到延伸至家家户户的现场体验点,红色旅游的产业链条延伸到千家万户,群众在红色旅游发展的各个链条上受益。

产业融合 锦绣万千

夜幕降临,田铺大塆明暗灯带勾勒轮廓,古朴花灯唤醒乡愁……灯光掩映下,这边皮影戏、地灯戏腔调婉转,那边网红直播、时尚歌舞燃爆全场;这边打糍粑、磨豆腐原汁原味,那边茶艺表演芬芳四溢;这边猜灯谜、扎花灯古朴典雅,那边时尚小吃惊喜不断……红火的夜经济让一家家特色小店收获满满。

“我们店里最受欢迎的就是这些本地产的山茶油、豆腐乳、菊花茶,游客总会捎带上几样。”“伴手礼”店店员付大姐一边向我们介绍小店的运营状况,一边拿着一袋当地出产的杭白菊热情地向我们推荐。“菊花都是乡亲们自家种的,原生态、无污染,闻着就香。”

2019年9月,已经62岁的她借着乡里创建中国“淘宝村”的契机,参加县里组织的技能培训,并注册了一家专卖原生态土特产品的淘宝店,成了当地年龄最大的淘宝店主。一年时间,她的淘宝店就盈利6万多元。

“五一”假期,田铺大塆游客人数超6万人,民宿日入住率超过95%,乡亲们真切感受到了旅游带来的实惠。全县2020年共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7亿元。

回顾6年来田铺大塆发展历程,从美丽乡村建设、古村落保护奠定发展基础,到引入创意创新打造创客小镇,再到发展民宿、农家乐丰富旅游业态,田铺大塆从“藏在深山人未知”到“美名传天下”,实现了美丽嬗变。在面貌变迁的同时,群众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家家户户在旅游链条上受益,年人均增收8000元,实现了“人人有工作,家家有收入”的就业增收目标。不单如此,通过“房屋租金+工资薪金+年终股金”的利益联结模式,辐射带动了周边6个贫困村,193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今日的革命老区,蓬勃发展的全域旅游正不断将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古色乡村等资源变成“金山银山”,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深情描绘出一幅幅“红绿金”的动人画卷。

(□《民生周刊》记者 姜玉函)

文章关键词:新农村 责编:王江龙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在12306公众号“发疯”留言能求到票?客服辟谣:不能 在12306公众号“发疯”留言能求到票?客服辟谣:不能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