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河南24小时  > 正文

“看着麦苗长势,心里越来越有底”——小麦田间管理一线调查

2022-03-26 18:00:18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报道组

  进入3月份,浚县卫溪街道傅庄村种粮大户付太华每天都要到地里看看。“土地就是咱的命根子,一天不看想得慌。瞅着麦苗长势还不错,心里也就有底了。”付太华说。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分量很重,是“国之大者”。

  农情连着粮情,粮情连着民情。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农业农村部考察时指出,要始终绷紧立足自身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粮食安全责任重如山。去年,受多轮持续强降雨天气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我省有1000万亩小麦晚播,越冬期一二类苗比例较往年同期减少10.9%,三类苗比例较往年同期增长11.5%。当前小麦苗情如何?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豫北、豫东、豫西多地,跟随专家看春管,与种粮大户一起察苗情,探寻全省上下为小麦促弱转壮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每一棵麦苗都来之不易”

  3月24日,一场“倒春寒”导致气温骤降。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内,一条开口宽6米深3米的排水渠正在修建。工人们一脚站在渠底,一脚跨在渠坡上,小心翼翼地铺设透水砖,双手冻得通红。

  此情此景让人不由得想起去年麦播时的浚县。受多轮强降雨天气和泄洪影响,示范方淹没达两个月之久,玉米等农作物颗粒无收。

  “积水最深处2.6米,到处都是水,农田里的路、渠、井都被冲毁了。”付太华流转的300亩地就位于示范方内,他手机里还存着当时地里一片狼藉的照片,如今这里已变成绿油油的麦田。

  麦苗长势咋样?付太华蹲在地上用手比划了一下,麦苗植株已经一拃高。他随手薅起一棵麦苗,已经有三个大分蘖,长三个穗不成问题。

  “每一棵麦苗都来之不易。”作为有着30多年种地经验的“老把式”,付太华深知影响小麦产量的三个重要因素——群体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麦子刚种进去时,他老担心群体上不来。去年麦子最晚11月20日才种进去,播种时整地质量也不高,土壤水分大、坷垃多,部分地块算是抢种。

  麦子能长成这样,付太华付出了不少努力:增加了播种量;调整了品种,原来的老品种换成了半冬性品种“农科908”;年前年后打了两次生根剂、酵素和芸苔素,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小麦根系生长。

  浚县农技推广站站长耿利宾每隔几天就要来付太华的地里看看。刚播种一个月时,麦苗很细弱,色泽很淡,瞧着都没劲,后期通过使用营养调节剂,现在一亩地群体数能达到100万个,已经达到了一类苗标准。

  “麦苗长势比不上往年,但比之前已经好太多了。”浚县小河镇瓮城村村民冯秀喜的10亩麦田,去年12月中旬才播种完,现在麦苗已经分蘖,麦垄里还能看见地皮。“我有5亩地到最后也没有种进去,清明节后准备种上春玉米和土豆,咱老百姓见不得地荒着呀。”冯秀喜说。

  浚县今年小麦播种面积103万亩,苗情较冬前有较大好转。一二类苗面积由冬前的32万亩提高到现在的65万亩,三类苗面积由冬前的71万亩减少到现在的38万亩。

  去年受贾鲁河泄洪影响,黄泛区农场受灾严重。“农场小麦播种面积9.29万亩,一类苗比例占到了96.8%,剩下的都是二类苗。”黄泛区农场副总农艺师缑国华介绍,农场的小麦大部分都是在适播期内播种的,农场对沙土地进行了两次追肥,中耕划锄,增温保墒;小麦返青后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喷施氨基酸叶面肥;年前年后两次浇水,促进苗情转化。

  省农业农村厅最新农情调度数据显示,全省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8.5%,较冬前提高11个百分点,苗情接近常年水平;三类苗953万亩,占比11.2%,比冬前的1900万亩减少近1000万亩。去年受灾严重的新乡、鹤壁等豫北地区,一二类苗比例76.8%,较冬前提高25.5个百分点。

  “田间管理不能‘一刀切’”

  “春分春分,麦苗起身”。3月23日,位于豫西巩义市河洛镇寺湾村的麦田里,种粮大户冯坚正忙着操作无人机,趁着小麦拔节期,抓紧喷施“营养套餐”。

  “老师,您快看看俺这地里有细菌没?”冯坚一见到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王恒亮就着急发问。

  冯坚虽是个种地“新手”,但对田间管理很用心,何时浇水、何时施肥了然于胸。然而,由于去年受灾严重,地里的水迟迟排不出去,直到去年11月底,小麦才种上,比往年足足晚了1个多月,这让冯坚心里很没底。

  “地块被水泡得时间太长了,我最担心滋生细菌,300亩的地块,假如发生病虫害,就会全军覆没。”冯坚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王恒亮蹲在地里,顺手拔出一撮麦苗,轻轻剥开叶子,白色的根茎非常干净,“目前看,地里没啥事,后期加强管理就行。”王恒亮的话给冯坚吃了一颗定心丸。

  “正因为种得晚,才不容易发生病虫害。”王恒亮解释道,一般来说,10月中上旬种小麦,那时候气温较高,蚜虫等病虫容易潜伏越冬,到春季气温回升,小麦进入拔节期,这些病虫害就会暴发,所以,适当晚播反而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前段时间,俺这块地根本没法看,苗稀得很。”冯坚带着专家来到隔路的另一地块,只见这里的麦苗长势参差不齐,有的是六七个分蘖的一类苗,有的是稀稀疏疏的三类苗。

  “虽说还有三类苗,但比之前好多了,看着麦苗长势,心里越来越有底了。”巩义市农委种植科科长陈默告诉记者,这是当地苗情最差的地块之一,所以他隔三差五就会来转转。

  “多亏专家们经常到地里来指导,不然真耽误大事儿。”冯坚比较认可并愿意采纳专家意见,这让小麦春管的指导工作很高效。

  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小麦专项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研究员李向东现场分析,由于不同的地块秋作物收获时间不同,还有的地块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导致播种推迟,苗情自然就弱一些。对此,李向东认为,麦田管理不能“一刀切”,因为地块差别大,整地质量不一,分期分苗分类管理就尤为重要。

  巩义市今年小麦播种面积24万亩,越冬期三类苗约5万亩,如今减少到3万亩,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当地正加强春季麦田管理,促弱苗迅速转化升级。

  连日来,我省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号召,河南全面启动冬小麦“科技壮苗”行动,组织各级专家及农技人员,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到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包片指导至夏收结束,千方百计保夏粮,打好全年粮食丰收第一场硬仗。

  “2600亩麦田,3天就可以浇一遍”

  春争日,夏争时。当前,正是田间管理关键期,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麦田里,绿油油的小麦已经有30厘米高,200多米长的自走式喷灌机正在浇水。

  “操纵这个‘大家伙’只需要一个人。”合作社负责人刘天华拿出手机,在屏幕上轻轻一点,这个庞然大物便在麦田里缓缓移动,水流通过一个个悬吊着的小喷头,化作细细水雾均匀地喷洒在一棵棵麦苗上。

  “2600亩麦田,6台自走式喷灌机,3天就可以浇一遍。”刘天华说,按照以前大水漫灌方式浇地,费力费钱不说,至少得半个月时间,耽误农时。

  受去年洪灾影响,天华合作社2600亩小麦足足晚播了半个月,当下抢抓农时促麦苗生长很关键。周口市农科院小麦所所长韩玉林说:“小麦正处拔节期,根据土壤情况,能早浇水就早浇水,肥水管理晚一天,苗情就会差很多。”

  浚县王庄镇小滩村种粮大户魏方月对此感同身受。“虽说去年麦播赶在了霜降之后,但2000多亩麦田的麦苗分蘖正常、根系发达,大部分达到了一二类苗的标准。”魏方月透露,大型机械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旋耕机1小时可以旋耕10亩地;自走式打药机伸开机械臂长达18米,1小时可以作业40至50亩地,比起人肩扛喷雾器打药,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农时不等人,我这2000多亩地用自走式打药机‘一喷三防’,一个星期就能完成,靠人工会拖延很久,而且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剩下的‘一老一小’也干不了体力活。”今年,魏方月准备再添置几台无人植保机和播种机,未来耕种管收要实现全程机械化。

  从前靠天吃饭,如今科学种田。大型喷灌机挥洒在田间,智慧农机驰骋在地头,农业生产走上了智慧、节能、高效的路子,这为今年取得夏粮丰收增添了更多底气。

  “后期管理尤其要警惕‘两病一寒’”

  巩义市回郭镇向阳村的麦田里,一望无垠的青绿色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毯。3月21日,村民曹朝会刚浇完地,满脚泥巴,站在记者面前。

  曹朝会善于田间管理,对麦苗长势把握得很稳。去年10月,曹朝会适时播种了小麦,如今麦苗已经接近40厘米高,随风摇曳,长势喜人。

  “后期管理很重要,尤其要警惕‘两病一寒’。”李向东随手拔出一撮麦苗,剥开叶片,嫩绿的幼穗就裸露出来,“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清明节前,气温不稳定,一旦发生‘倒春寒’,很容易伤害幼穗,现在浇水很是时候。”

  据专家分析,今年我省小麦中后期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偏大,目前在豫南地区已查到条锈病发病中心。据气象部门预报,4月份我省还有多次降雨天气过程,赤霉病在豫南地区发生风险的概率明显增加。另外,白粉病、叶锈病和后期穗蚜将在局部重发。

  专家提醒,随着气温不断回升,从4月中旬开始,也就是小麦孕穗期,就需要关注条锈病、白粉病;而到扬花初期,要及时打药,提前预防赤霉病。

  “针对‘两病一寒’,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也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防控。”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对条锈病,落实“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防控策略;对赤霉病,应抓住抽穗扬花关键期,坚持“见花打药,主动预防”,确保防在病虫害发生流行前。

  “要是没政府的扶持,今年都不敢种了”

  “村民们注意了,听到广播来村委会领农药了。”种粮大户付太华还身兼傅庄村村委会主任一职,3月23日一大早,他就带着其他村干部为村民仔细清点分发农药,生怕少发漏发。每户可领取5种农药用于“一喷三防”,这已经是浚县第二次为受灾农户免费提供农药了。

  不仅如此,浚县58名农业技术人员还就小麦返青、起身期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对农民进行专题培训,累计培训群众7200人次;还发放、粘贴麦田促弱转壮管理技术挂图、春季麦田“科技壮苗”技术明白纸3.7万份。

  在巩义,受灾严重地块的村民可以免费领到农药和化肥。“有机肥、复合肥发了两次,药也发了两遍,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算下来,种粮户一亩地能少投入300块钱。要是没政府的扶持,今年都不敢种了。”冯坚说。

  针对小麦中后期病虫害有可能高发的态势,各地未雨绸缪、备足粮草。

  产粮大市周口计划筹集防控资金1.4亿元,开展赤霉病、条锈病统防统治900多万亩,占麦播面积的80%以上。

  驻马店上蔡县采取统一购买服务方式采购专业飞防服务,按照“无人机+防治药物+防治技术”的模式,对全县144万亩小麦实行全域统防统治。

  南阳市财政拿出500万元作为条锈病、赤霉病防治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全市已储备高效杀菌剂800余吨,调配植保无人机650台、大型植保机械4500台(架)、小型植保机械75万台,全力做好防控准备。

  接下来,我省小麦即将进入中期管理阶段,还将面临多个关口,只要政府部门、农技专家、种粮大户等齐心协力,思路对头、措施对路,就有信心夺取夏粮丰收。

  记者手记

  这抹青绿是丰收的希望

  在蹲点调查的几天时间里,记者与多名种粮户、合作社负责人、农技专家交流,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看着苗情一天天好转,心里越来越有底了。”

  从最新的农情调度数据看,全省一二类苗比例88.5%,与常年基本持平,三类苗比冬前减少近1000万亩。肉眼可见的苗情好转,是对“心里有底”最直观的支持。

  早在去年9月,省农业农村厅就下发通知,派出18个专家组,围绕小麦生产管理开展全程技术指导服务。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启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克服困难、投身春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为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提供了科技支撑。

  随着田间管理的重点从促弱转壮向稳壮保穗、保粒增重转变,对于大家最关心的今年小麦能否如期丰收问题,从亩穗数、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综合判断,专家们对夏粮丰收有信心。

  不仅人给力,天也很帮忙。据科学分析,麦苗长一片叶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或70℃的积温。去冬以来,我省气温整体偏高,积温比往年高出约100℃,这相当于为麦苗生长赶出了半个月的时间,加上雨水及时、光照充足,苗情能迅速转化升级。

  判断小麦亩产超千斤有个标准:“3个40”,1亩地要有40万穗数,1个麦穗上至少结40粒麦子,1000粒麦子超40克重。当前,麦苗已经起身,幼穗正在孕育,哪怕是只有40万群体的三类麦苗,都要通过后期管理,力争每蘖上都能长大穗,每穗上都多结麦粒。

  阳春时节,从豫北到豫南,从豫东到豫西,全省8500万亩麦田里,忙碌的植保机、劳作的农民、奔波的农技专家、生机勃勃的麦苗……中原大地上这一抹青绿,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策划:董林 刘雅鸣

  统筹:魏剑

  执行:郎志慧 杜君 刘晓波 刘晓阳

文章关键词:&ldquo,&rdquo,小麦,麦苗,麦田 责编:王江龙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国际时评 | 私狱变“黑狱” 金钱即“正义”——私营监狱背后的美国真相

    美国社会存在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私营监狱是一个庞大产业链。为保证利润源源不断,资本推动立法从严、量刑从重,以便将更多人扔进监狱,变成利益集团的“摇钱树”。如此颠覆认知,道出自诩“民主灯塔”美国的一个残酷真相:金钱即“正义”。

  • 汝南县罗店镇春季小麦田间管理工作掀高潮

    连日来,汝南县罗店镇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化学除草、追肥、浇返青水等措施,迅速掀起当前麦田管理高潮。

  • 商丘市农业农村局立足“四早”全力打好“两病”防控硬仗

    为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小麦管理暨病虫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3月23日,商丘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下发《2022年商丘市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防控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全力打好以小麦条锈病、赤霉病为主的重大病虫害防治突击战,最大限度降低病害损失,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 信阳平桥区:抓小麦田间管理 扛粮食生产安全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近期,信阳市平桥区各地抢前抓早,田间管理工作有序展开,种植户们抢抓农时,专家、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季田管技术指导服务,一幅春耕图在豫南大地徐徐展开。

  • 如何理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作者:秦龙 吉瑞霞(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不但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

  • 我们的新时代|“天空摄影师”:3000张“写真”记录生态之变

    走上阳台,推开窗户,探出身子,举起卡片相机,对准西南方向天空和建筑物,轻轻摁下快门。“咔嚓”一声,一张“天空写真”就定格在相机里。

  • “天宫课堂”又上新!干货满满,快来复习

    “太空出差三人组直播课”终于上新啦! 23日下午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 在微重力环境下做出生动演示 水油分离实验 太空“冰雪”实验 太空抛物实验…… 还有天地互动问答! 网友们都发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一起来回顾精彩的“天

  • 绿码变黄码,是为保障安全“加码”

    □丁新伟 3月22日起,省外返豫入豫人员的河南省健康码赋黄码,并接受三天两次核酸检测等健康管理措施。我省疫情防控的最新举措引发广泛关注:有人不明白为啥绿码变黄码,有人担心会给自己的在豫行程带来不便。 当前我省虽然有几个地方出现本土确诊病例,

  • 商丘睢阳区小麦管理暨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召开

    3月21日下午,商丘睢阳区小麦管理暨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召开,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安排部署睢阳区重点任务。区长孙景权主持会议并讲话。区领导李彬、高新建、宋一平出席会议。

  • 强化科学种田 延津县大柳树村麦田管理正当时

    3月20日,时令已过春分。位于黄河故道的新乡市延津县塔铺街道大柳树村李元智的200余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农用喷雾车在田间逡巡,一派繁忙景象。来自周边各地的种粮大户齐聚农忙路上,兴致勃勃地进行现场学习观摩。

慢新闻

阿波罗登月造假?中国科协再辟谣 阿波罗登月造假?中国科协再辟谣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