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河南24小时  > 正文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评论③:隐秘而伟大的远古往事,正从这里揭开

2022-06-17 07:39:23   来源:大象新闻

大象新闻评论员 陈思 李长需

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地、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核心区域的河南,以黄河为血管以太行为骨骼的河南,每一步踏向历史深处的探寻脚步,都会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激荡出回音。

一代代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抚去文明迷雾、撇去历史积尘,用一铲一刷在一砖一瓦上,实证着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所有的历史中,河南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核心。

中国考古学诞生的地方,就是河南的渑池;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那里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也证实了中国存在非常发达的远古文化,并揭开了中华文明的印记。为了反击安特生等西方学者提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中国考古学者发掘出的能够证明中国文明来源于本土的遗址,也是来自河南安阳殷墟等地。可以说,从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那一刻,河南就肩负起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使命。

而真正开始的中华文明探源,也是从河南开始的。2001年国家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时,在确定的几大研究片区内,中原地区无疑是重中之重。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河南新密新砦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河南郑州大师姑遗址等中原地区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城邑,被列入探源工程的研究重点,其中五个都位于河南。河南考古学者在这个大型系统工程中也先后负责并参与了13个子课题的研究。

这些研究,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的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支撑。比如仰韶文化,其时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和王及王权,形成了以西坡遗址为代表的仰韶古国;再如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文化的主体遗存,其时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权力不断强化,二里头早期国家的出现成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围绕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2018年以来,河南又陆续启动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夏文化研究两个项目,即研究距今5800年至4300年之间仰韶文化中后期至夏文化之前的历史阶段,以及距今4300年至3800年的龙山时代及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华文明的成熟状态阶段(即夏王朝的诞生过程)。这些研究,其核心就是解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

梳理河南文化遗址之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性,不难发现,中原地区在中国距今5800年出现文明起源迹象和距今5300年以来进入文明阶段的过程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更是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且这些文明形态还能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和引领者。

可以说,河南省考古成果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重要时空节点。这每个时空节点所产生的文化遗存,犹如一部部隐藏着无数历史秘密的“无字地书”,无声地讲述着中国文明发展历程中的诸多故事。

而这些故事,还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研究,需要全面提取、揭示和阐释其蕴藏的古代社会信息,适时总结提炼各自文明化进程的路径和特点,对其形成背景、动因及周边区域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认识早期中华文明所包含的基本品质、价值观念、优秀基因,及其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沿袭呈递和对当今文化自信等的独特作用与重大价值,为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做出中原贡献。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用河南遗址讲好中国故事,以增加中国道路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

多年来,河南文化遗址在讲述中国故事上,也是颇多建树。一座座考古遗址博物馆的落成,一处处考古遗址公园的完工,已在中原大地勾勒出一副“早期中国”的模样;而更多的通过现代声光科技等所描绘的“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更是将早期中国拉入到我们现实的生活。这或是何以中原对于何以中国的最大意义。

文章关键词:评论,行走中国,往事 责编:赵惠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地铁沥滘站漏雨?广州地铁辟谣 地铁沥滘站漏雨?广州地铁辟谣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