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河南24小时  > 正文

我家就在黄河边丨河南:绘就幸福河的壮美画卷

2022-09-27 07:31:32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日报》(2022年09月27日 第4版:要闻)

郑占波 吕云鹏 摄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阳

秋意渐浓,金黄色开始涂染黄河两岸。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地处黄河“豆腐腰”部位的河南,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牢记嘱托,奋勇争先。作为重大战略的提出地、千年治黄的主战场,河南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守护母亲河、聚焦生态河、依托文明河、打造数字河、建设幸福河上持续发力。大美黄河,日新月异,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正在演绎,古老黄河终将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保长治久安 守住母亲河的底线

万里黄河,险在河南。

去年8月下旬,受强降雨影响,黄河干流及多条支流接连涨水,洪水历时47天,场次之多、量级之大、历时之长历史罕见。

“45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大流量持续了20多天,黑岗口下延控导工程出险最多,达194次,最多时一天抢险10多次。”开封第一河务局局长潘佳良回忆说。

面对严峻挑战,河南1.5万名干部群众巡堤查险,日夜奋战55天,在711公里黄河大堤上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实现了“不死人、不漫滩、不跑坝”的防御目标,夺取了黄河秋汛洪水防御的全面胜利。

连续21年实施小浪底调水调沙,建成501公里的标准化堤防、98处控导工程,积极推进“二级悬河”、游荡性河段治理,加强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一系列举措构筑大河安澜的坚实屏障。

黄河水工程综合调度理论技术体系,在应对2021年历史罕见黄河秋汛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花间洪水预报及极端暴雨洪水移植分析研究,可将洪水预见期从目前的7小时提高到20小时……去年10月揭牌成立的黄河实验室建设加速推进,初步建成的数字孪生黄河,为黄河的长治久安装上“最强大脑”。

夯生态根基 彰显母亲河的底色

9月11日,摄影爱好者黄涛与家人一同走进郑州黄河滩地公园。“近处树木葱郁、鸟鸣嘹亮,远处黄河如带、蜿蜒曲折,再远些,晴空万里,天高云淡,让人流连忘返。”她一边感叹,一边把黄河美景与家人笑脸尽收于镜头。

如今,沿着黄河从三门峡一路向东,这样的美景处处皆有。三年来,河南坚持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两岸生态环境发生巨变,黄河正成为中原大地的“绿色飘带”。

编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

实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目前,沿黄生态廊道干流右岸已基本贯通,左岸已贯通489公里;

推进黄河湿地公园群建设。规划新建52个湿地公园,逐步形成“一县一湿地”的生态保护格局;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黄河孟津段,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在此惬意生活;新乡、开封等地黄河滩区,前来越冬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大鸨数量稳定在350多只;天鹅之城三门峡,大天鹅数量从10年前的几百只增至上万只。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高质量发展 增添母亲河的亮色

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沿岸城市高质量发展如火如荼,两岸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在三门峡,全力推动产业提质,“黄”(黄金)、“白”(铝工业)、“黑”(煤及煤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发生嬗变,近年来三门峡完成“三大改造”项目378个。

在焦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传统产业高位嫁接,加快新兴产业抢滩占先,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新能源、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新兴主导产业集群迅速壮大,发展动能强劲充沛。

在洛阳,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再现盛世隋唐气象,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组成的博物馆群构筑“东方博物馆之都”,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文旅IP惊艳出圈,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焕发新光彩。

……

大河汤汤,日月轮转。

中原大地,风光无限。

文章关键词:黄河,&rdquo,&ldquo,发展,生态 责编:李争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