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跨越时间长河
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
传承未来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带您走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
遍访石窟寺
聆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点击音频,听有趣的广播剧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今天我们探访郏县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 申清杰摄
游客:洛阳山陕会馆、南阳社旗山陕会馆……导游,全国各地为啥会有这么多的山陕会馆?
导游:在我国明清时期,由于个体经商力量微薄,为避免受到地方势力侵扰,身处异地的山陕商人结合后,在很多城镇建造山陕会馆。会馆方便了大家议事言商,同时在团结秦晋地域的商人、互通商情、维护同乡和同业商人利益、调解商业纠纷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山陕会馆东起江浙,西至新疆,北至辽宁,南至两广,遍及全国各地,是山陕商人创造辉煌商业奇迹的缩影。
郏县山陕会馆中殿
游客:与这些会馆相比,郏县山陕会馆有啥特别之处?
导游:郏县是华夏古城邑之一,是当时宛洛(南阳——洛阳)以及许洛(许昌——洛阳)古道交汇之地,茶路由南阳一路向北途经平顶山进入郏县,在郏县转向分支,一路向西经汝州、洛阳进入山西;一路向北经禹州、荥阳、焦作进入山西。善于经商的山陕二省客商,早就看好郏县古邑,于是捐资置地兴建了郏县山陕会馆,作为他们往来西东南北的驿站和洽谈生意、祀神招财、迎宾宴客的商会场所,同时也是联系山陕客商、加强经贸信息交流的聚首处。
郏县山陕会馆照壁
游客:导游,你看,这照壁上的砖雕图案好精致啊。
导游:是的,你看这个图案,砌筑圆池一个,池内镶嵌砖雕团龙,生动活泼。民国期间,壁前河水曾因暴雨泛滥,周边民居倒塌十之七八,照壁四周被洪水漩挖成潭,而照壁却孤岛孑立,岿然不动,被时人称之为“镇河大将军”。
郏县山陕会馆钟楼
游客:这座山门看上去好萌啊,但是又感觉很巍峨!
导游:您这评价很棒!这里是会馆的主体建筑区,有前后殿、戏楼、钟鼓楼等,错落有致,相互映衬。戏楼建在会馆的山门之上,可容纳3000多人同场看戏,是会馆最热闹的地方,用现在的视角看,相当于大剧院或者艺术中心。每逢春节、端午、中秋,山陕商人们都会请著名的戏班演戏!门窗则采用精美的木雕装饰,既体现了中原地区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增添了会馆的华丽气息。
郏县山陕会馆,位于平顶山市郏县,是清代山陕商贾的驿站和商会场所,是清代“万里茶道”上的重要建筑。它坐北面南,其木雕、砖雕、石刻技艺高超,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13年,郏县山陕会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由河南省文物局与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出品,聚焦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述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根脉。
来源: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程冰冰 谷艳敏 郭蕊 罗曼
图片来源: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