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程冰冰 罗曼
9月27日,“何以中国”殷墟甲骨·文字传承系列丛书捐赠仪式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郑州市社科联指导,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和郑州甲骨文学会联合主办。郑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叶光林,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孟杰,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院长郭磊等人出席仪式。
郑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叶光林指出,推动甲骨文普及教育的关键在于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让甲骨文“活”起来、“动”起来,既要推动传统甲骨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现代科技融合,又要重视甲骨文教材和课程的开发和普及,进一步提升甲骨文的影响力、传播力。
仪式上,郑州外国语学校、郑州高新区外国语小学等6所学校分别接受了捐赠的文字教材《殷墟甲骨·文字传承系列丛书》。河南大学教授曹建墩表示,优秀文化传承需从青少年抓起,需要面向青少年普及甲骨文知识,进而塑造其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仪式最后,还进行了“甲骨文知识课堂”专家讲座,郑州大学刘风华、河南大学陈颖琪等专家围绕文字起源、甲骨文价值、甲骨文字识别等开展专题讲座。
商代的璀璨文明从郑州商城开始,著名考古学家袁广阔先生指出,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就是在早商文字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作为集中展示早商文明的主题文化空间,致力于打造教育的“第二课堂”,引导青少年串联起商文明的发展脉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