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河南人】乡邻半天筹82.5万救命钱 小伙儿患尿毒症获关爱
付运生、吴喜兰夫妇把村民送给儿子的救命钱都记在了纸上。
富起来的宋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是收割生意。10日,宋庄300多台联合收割机集结南下割麦。
提起给付家送5万元救命钱一事儿,68岁的张宝连连摆手,说:“一个村的,帮一把,应该的,不值一提。”
核心提示|驻马店宋庄社区范西村民组的付品龙患尿毒症,一星期需要三次透析,宋庄的老少爷们知道后,仅半天时间,就送来了82万多元救命钱。
“谁家有过不去的坎儿,老少爷们都会主动出手帮一把。”社区党支部书记付常运说,“这是俺宋庄的风气,已有几十年了;俺这个社区,一家有难大家都帮衬,800多户人家亲如一家人。”
半天,送来82万多元救命钱……
“小好(付品龙的乳名)不在家,去县医院透析去了;一个星期,需要透析三次。”27日上午,付品龙父亲付运生抬头看了看天,“孩子得重病,家里要塌天,是老少爷们顶着,俺家的天才没塌下来。”
宋庄社区属于汝南县宿鸭湖街道办事处管辖。因28岁的儿子付品龙患尿毒症,付运生两鬓平添了不少白发。
“小好的尿毒症,是去年腊月才发现的。”付运生说,去年腊月初一,小好突然视力模糊、颈椎疼痛,他去县城里瞧病,被确诊患的是尿毒症。
“给孩子治病要紧,不要愁钱的事儿,赶紧去郑州的大医院。”得知品龙被检查出了重病,老少爷们一拨又一拨掂着礼品、拿着钱赶往县城,到医院探望。
“张宝塞给我两万块,说让先花着,不够了言一声。”付运生说到这儿,眼圈湿润了,“去年腊月初三,小好转院去郑大一附院,一百多号老少爷们送行。腊月二十八,从郑大一附院回到家,老少爷们给俺家备齐了过年年货,派几个村民代表送来。腊月二十九上午,又来了一百多号人,是送救命钱的,送的钱堆满了一桌子。”
“大都是放下一把钱,安慰一番就走了,当时来不及记在纸上;事后一笔一笔整理,发现当天上午共收到现金82.5万元。”付运生一一记下,付常运、李孬各送来5万,张宝又送来了3万,在外打工回来过年的付如意送来两万;在郑州做保洁的付红兵,小好在郑州治病时,他来医院送了5000元,这次回来过年又送来1万元……
“都是自愿送来了,不让还。”付运生说到这里,已泣不成声,“我和孩儿他娘给孩子在郑州治病时,村里的热心人知道俺家这几年事多,家底薄,张罗着给小好筹治病钱。从郑州回来的第二天上午,就收到了多达82.5万元救命钱。这钱,俺都记在了纸上,化在了心里,有能力了说啥要还这个情。”
以前付家两次坎儿,也都是老少爷们帮过关……
“在俺们宋庄,一家有难,全庄人主动帮忙。这种风气,天底下打着灯笼难寻。”付运生的妻子吴喜兰告诉记者,小好患尿毒症,是家里的第三个坎儿。前两个坎儿,也是老少爷们帮衬才迈过去的。
28年前初夏的一天,付运生驾驶三轮,去自家地里给玉米浇水,三轮车翻进路边深沟里。不省人事的付运生被村民送到县医院,经检查体内大出血,肝、脾、肠、胰腺严重受损。开刀住院治疗,花费近5万元。
“28年前的5万元,是个天文数字,钱都是老少爷们主动凑出来的。”付运生在一旁插话,“后来,俺家的经济喘过气儿来,还钱时,很多人不接,说家里的日子比俺家好,到啥时俺家彻底翻身了,再说还钱的事儿。”
11年前,付运生家有了一辆“小洋马”(大型联合收割机)。买“小洋马”的24万元钱,是18户老少爷们主动筹钱给他家买的。夏割小麦秋收稻,付运生、付品龙父子开着“小洋马”南下广州北上黑龙江割麦收稻,忙活了十多年,家庭收入打了翻身仗。
“当年买‘小洋马’,陈大新给我1万元,隔了那么多年,去年还他时,他还是不要,说等俺家的日子比他家好了再说。”付运生介绍,陈大新在村头开个理发店,挣个钱也不容易,去了他家多次,才说服他勉强收下。
“在俺们这儿,村民之间借钱从不让打欠条,啥时有了啥时还;不管隔多少年,还钱时从来不要利息。凡是主动帮衬的,还钱也不要。”宋庄社区妇女主任贾美香说,15年前,村民付德运被查出脑瘤,由于家里没钱,决定放弃治疗。老少爷们知道后,筹了3.6万元,送付德运去北京做了手术。后来,付德运家的日子缓过劲儿来,其儿子付中原挨家挨户去还钱。老少爷们不接,付中原就跪在面前不走。
“相互之间的帮、相互之间的亲,是俺宋庄的‘小气候’”
宋庄社区党支部书记付常运介绍,社区里有范、付、宋、王等姓氏,户与户之间,上了年纪的亲戚一样来往。谁家有困难都主动相互帮衬,从不排外,800多户人家亲如一家人。几十年来,老少爷们之间没红过脸,没吵过架,打架就更不用说了。
记者在宋庄社区的13个村民组行走,发现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小洋楼,不少农家院里停放着私家小轿车。
“在宋庄,年轻人、中年人平日里在忙着挣钱,一年到头见不上几次面;过年时回到家,难得相见,亲还来不及,哪还有是非?”一名村民这样描述宋庄的人情世故。
村民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宋庄人收入三大项。一是“收割”生财。宋庄有300多台“小洋马”,每年四五月份出征,南下北上收割水稻、小麦,11月中下旬回到家,每台年收入二三十万元;收割机外出作业,一年挣回6000多万。二是种菜生财。宋庄高标准蔬菜大棚1600多座,每棚年纯利润4万左右。大棚蔬菜,一年收入6000多万元。三是保洁生财。有300多个村民,在全国各大城市开了300多家擦皮鞋、修皮鞋的门店,每个门店的年收入都在30万元以上。
年轻人、中年人在外挣钱。平日里,村里大都是老年人和留守在家照料孩子上学的大嫂。
中午时分,记者经过宋庄社区范西村民组时,冷清的庄上,有五六个老人端着饭碗、菜盘,扎堆在村头大树下吃午饭。你夹我盘里一筷子菜,我夹给你碗里一筷子肉,有说有笑。
“以前,日子过得紧巴,谁家炸油条、蒸大米或炖鸡子,都要给邻居家端几碗,让邻居家尝尝鲜。”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这种传统几十年来一直在“进化”,如今形成了“人帮人”这一好风气。小好的病情,老少爷们嘴里不说,心里一直在牵挂着;他父母的肾,与他不匹配,现正在找肾源。“一旦找到了,如果需要再花大钱,大家伙儿再帮衬一把。”
据介绍,宋庄社区是汝南县出了名的“亿元社区”,800多户村民每年进账逾亿元。
“很多家庭都能轻松在城里买得起房子,但大都不愿意在城里买房,不愿离开宋庄。人与人、户与户,相互之间的帮、相互之间的亲,是俺宋庄的‘小气候’。”宋庄社区范西村民组的一位老人说,这种“小气候”,惹得十里八村都羡慕,都说宋庄最有人情味儿,是“金不换”的居住宝地。
(记者 李钊 通讯员 牛志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