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真实故事,故事发生在我省的一个村庄。
这个村曾经很穷,农民常吃不饱饭,小孩子过年穿不上新衣服。后来,这个村很富,家家都有好几辆小轿车,很多人在县城买了房子;长辈过寿,孙男娣女开回来的路虎、卡宴能堵上一条街。
富裕的村民却很不安。患白血病、肺癌的越来越多,活到65岁的越来越少;只要谁到了65岁,就搭台子唱大戏以庆贺。走进村里,刺鼻的空气扑面而来,那是人工喷漆的气味;叮当作响的敲打声此起彼伏,那是家家户户在制造小型混凝土搅拌机。
这是个响应党的号召而致富的典型。30多年前,“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写进了文件,这个村走上了办厂之路。接着又倡导“一村一品”,加之政府扶持,这个村成为闻名遐迩的“全国建筑机械之乡”。
这不是孤例个案。郑州附近,就有“新郑靠枣片,巩义靠电线,新密靠煤炭”之说,主要靠的就是乡镇和村办企业。它们让千万农民脱贫致富,推动着地方经济迅猛发展。在这次治污风暴中,这个“全国建筑机械之乡”全面停产,村民们却仍在翘首盼望复产那一天。若永久关停,农户断了主要经济来源,再就业也是难题;若近期复产,污染很难改善;若以大企业治污标准要求,成本非这些小工厂所能承受。
据专家说,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的1/2来自乡镇和村办企业。解决这个难题,既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于情的思想工作,更需要政策的实实在在跟进,消除污染的同时,帮助当年的“一村一品”典型“二次创业”。
评论员由此想到产业布局。对于一个省来说,工业尤其是机械加工、化工等,是相对集中好还是均衡分布好?均衡分布,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但占用了大量土地,扩散了污染面,星罗棋布的小工厂除了关闭,几无治理办法,产业更形不成集聚效应。相对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城市群,方便集中治理和监管,第三方治污和大型环保设备,统统有了施展天地;但是,短期内很可能拉大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对“城镇化”中的“城”暂且不论。评论员对“镇”的发展则建议:要有比城市更严的环境容量,更严的产业标准,以遏制污染蔓延,也留下点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