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天下  > 正文

老家河南: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

2020-12-15 18:35:17   来源:待添加

在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所有炎黄子孙的故乡

中国大地之“中”

中华文明之“中”

这里有着

奔涌不息的大河

小浪底水利枢纽  摄影/朱雨云

巍峨雄壮的群山

老君山  摄影/朱雨云 

辽阔静谧的湿地

三门峡黄河湿地  摄影/刘清晖

广袤无垠的农田

“中原熟,天下足”  摄影 /刘清晖

璀璨瑰丽的艺术

奉先寺造像  摄影/郑泰森

繁华发达的都会

郑东新区

这里是中国——

河“中”:大浪淘沙,中流砥柱

山“中”:千峰百嶂,宏壮峻极

水“中”:奔腾驰骋,流贯中央

地“中”:天地之根,不偏不倚

古“中”:时空浩荡,国色天香

人“中”:寻根溯往,恩承祖源

戏“中”:行腔酣畅,咏叹东方

吃“中”:有美皆备,无丽不臻

这里是老家河南

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

山河共舞  天地之“中”

源起青藏高原、劈山开路奔腾而下的黄河

在出晋陕大峡谷后,河道逐渐开阔,水流变得平缓

为河南营造出河流阶地和冲积平原

给华夏先民提供了生息繁衍的基地

西靠秦岭的东延支脉

身处北太行、南大别的环抱

形如巨大的扇面,向东敞开

坐镇藏风聚气的九州中央

河南是当之无愧的“中原”

河南段的黄河水道开阔  摄影/王豫明

黄河之“中”

“几”字形的黄河在河南舒展东流

孕育的沃土给河南带来了无限活力

黄河流域内各省流经的城市中

河南最为富裕和发达

像是经济先锋的郑州和洛阳

工业重镇新乡、三门峡和济源

以及文化名城开封、商丘等城市雄据黄河两岸

平缓的黄河为河南带来了航运、灌溉、湿地等多样水利 摄影/刘鹏

郑州作为黄河之都,在治理河水上屡建奇功

曾经三年两决口的现象不再发生

使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得以安身立命

并逐步推进产业升级

以省会郑州为核心

沿着黄河展开了“东扩”与“北移”

通过跨河发展,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市

建构起庞大的中原城市群

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

位于郑东新区的龙子湖湖心岛是郑州跨河发展的例子

摄影/周常剑

河南具有黄河流域首屈一指的区位优势

交通与物流发达

陆上与水运集疏能力强大

加之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一带一路”国家规划

结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河南作为联通国际、辐射内陆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愈发重要

郑州航空港区双鹤湖中央公园  摄影/焦潇翔

黄河两岸河流宽阔,滩涂广袤

为候鸟提供了充裕的空间和食物

河南的郑州黄河湿地、洛阳黄河湿地、三门峡库区

南阳丹江口、信阳董寨国家鸟类自然保护区等

分布在黄河沿线,位于中部候鸟迁徙路线上

每年有多达360万只候鸟逗留、“过境”

价值不亚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洞庭湖

三门峡河洛湿地

山岭之“中”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山系

是中国东、西的基本分野

与中国划分南、北的秦岭—大别山系

呈十字交汇于河南

构成了中国地貌的主要骨架

其中,豫北的太行山与华夏文明渊源尤为深厚

太行山大峡谷  摄影/曲海庆

上古时期,华夏先民由太行山开始

沿着山前平原向东推进

距今3000多年前,到了太行山东麓的安阳

建立了中国商朝都城(今殷墟遗址)

在华夏先民的生存空间与地理概念中

太行山就是他们的“天下之脊”

距今约1800年前的东汉末年

曹操击败袁绍,扫平北方时

华北平原的天津至黄河三角洲的大片地区还在海中

所以太行山堪称华北平原的母地

山中居民为了沟通外界,在太行山绝壁长崖上凿出了挂壁公路 摄影/张东风

地质历史中,因太行山东缘断裂带的强烈活动

山西高原作为一个断块整体抬升

形成西高东低的巨大地形反差

其中横切山脉

与山脉走向大致垂直的谷地

就是著名的“太行八陉”

是西部高原与东部低地之间的水流和人类通道

太行八陉示意图  绘图/范晓

位于豫西的伏牛山脉,属于秦岭东段

是中国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

主峰老君山,群瀑流泉、移步换景

以道教闻名于世,山顶的金顶道观建筑群熠熠生辉

伏牛山南麓的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9%

是河南省保留面积最大、生态系统最完整的原始森林

伏牛山腹地的白云山水源充沛,遍布着丰富的植被

有伊河、汝河、白河三河共流

由于空气湿度大,白云山常年白云缭绕

水分蒸发或者水汽沿坡抬升时,凝结成绝美的云海

白云山云海  摄影/李英杰

河南之南,地处大别山脉的鸡公山

距离“火炉”武汉不过百余公里

却气候凉爽,夏季平均气温23.7℃

与庐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

民国时期,鸡公山之清幽凉爽蜚声在外

许多在汉口的酷热下艰难度日的外国人趋之若鹜

外国教士、商人和中国官绅在鸡公山建房300多幢

别墅、教堂、学校、医院等各种建筑一应俱全

每个国家都突出本国的特点和民族风格:

罗马式、哥特式、德式、拜占庭式

合掌式及浪漫主义等建筑风格汇聚于此

鸡公山也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俯瞰鸡公山,民国时期的西式建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水利之“中”

从古老的运河开始

河南为中原王朝构筑了水路交通枢纽和粮运通道

使之成为巩固王朝统治的基石

时至今日,水又从河南境内一路北上,流声潺潺

弹奏出保障生命供给的华章

河南的许多地市还拥有碧波浩荡的水域

滋润了广阔的鱼米之乡

黄河与伊洛河交汇处 摄影/李英杰 

隋唐大运河起凿于隋代洛阳

后又成就了《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开封

这条连通中国南北的运河呈“人”字形

从北向南

依次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组成

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先后以河南洛阳、开封为中心

向东南连接余杭(今浙江杭州)

向东北沟通涿郡(今北京及周边)

并将江南物资通过黄河—广通渠送抵西安

为此后五百年乃至更久的中国

搭建起决定国运的血脉版图

隋唐大运河呈“人”字形

 

在距离北京西南约一千公里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龙头”就坐落于此

存蓄在丹江口水库的清水

经陶岔渠首枢纽倾泻而出

一路北上,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然后流入了北京、天津的寻常百姓家里

淅川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的“蓄水池” 

河南南端的信阳市坐落于大别山旁、豫鄂边界

是江淮流域的分水处

这里优质的水源与云雾缭绕的气候

使信阳毛尖茶叶名震天下

1952年,附近的淮河支流浉河修筑起了南湾水库

蓄积起了汪洋浩瀚的水面,并得名“南湾湖”

孕育出了享誉中原的南湾鱼

河南信阳毛尖茶场  摄影/陈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片大山大河塑造的中原之地

孕育出了伟大的文明

璀璨文明  华夏之“中”

黄河与洛水交汇,孕育出河洛之地

自夏商起,便被历朝历代统治者所看重

先有三皇五帝开辟文明的历史传说

又有安阳殷都、周都洛邑营建于此

河南自中国历史的开端

就是华夏的中心

而炎黄子孙,也从安阳一片小小的殷墟开始

走遍了神州大地

洛阳桥 摄影/许保全

历史之“中”

1928年,中国开始对河南安阳殷墟进行考古发掘

实证了商代的存在

彻底破除了古史辩论者“东周以上无信史”的质疑

并且成为追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起点

当地出土甲骨文的第一个“中”字

形如飘扬的旗帜

展现出河南中原的凌空大度:这里是中国

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的地理观

“天圆”笼盖的区域称为天下

在天下“择中建国”对统治者而言格外重要

——古代王朝与诸侯的对话

就是“中”与“不中”的博弈

西周建国后

周公姬旦选择在洛水与黄河之间的国土最中间

修筑一座无与伦比的城

古代把“城”称为“国”,周公营建的洛邑

就是最早的“中国”

周天子则将中岳嵩山确立为大地的中心

在后世引来无数帝王登临并顶礼膜拜

并成为儒、释、道三教重地

中岳嵩山  摄影/郑泰森

河南除了是王朝历史之“中”

还是中国佛教发展之“中”

两千年前,天竺高僧应汉明帝的邀请

跟随汉使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来到洛阳

汉明帝在今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修建了白马寺

成为中国佛教传播的开端

南朝时期,菩提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

开创了中国禅宗

在后世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

禅宗佛学趋向不立文字、不尚经义

提倡“顿悟”修行

开启了佛教的中国化和平民化

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祖庭,每年元旦祈福会香火旺盛

艺术之“中”

河南瑰丽璀璨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

折射着熠熠生辉的中原历史

始凿于北魏的洛阳龙门石窟

造像华美、题刻雄健

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顶峰’

它位于沿丝绸之路分布的中国石窟寺网的中心点

见证了佛教造像的世俗化、中国化

也是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明交流的结晶

龙门石窟  摄影/郑泰森

当历史的车轮走到宋代

中国的陶瓷艺术迎来了一次爆发式的高峰

技术炉火纯青,艺术空前绝后

最富盛名的五大名窑之中

仅河南就占其三

——开封官窑、禹州钧窑、宝丰汝窑

其中汝窑所产的天青瓷,温润青绿

反映着宋代王室不尚奢华、不好奇巧、不贵金玉的

极简美学

官窑、汝窑、钧窑、哥窑、定窑的瓷器各有特色

明清年间,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民间艺人

多在山地平台表演

他们创造的戏曲形式名为“靠山吼”

优美动听,字字入耳

后来,人们把这种唱腔称为豫西调

经过与开封周边艺人创造的“豫东调”(祥符调)融合

变成创新的“河南梆子”

也就是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豫剧

豫剧以情叙事,在唱念做舞中演绎忠孝悌义

演员体现的不光是唱腔和身法

还有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准确拿捏

豫剧中的水袖表演 

中华儿女之“中”

循着民族文化、心理认同、生活习惯和建筑风物

追寻古今往事

你会发现河南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故乡:

这里遍布着历史古都

是“百家姓”的重要发源地

是衣冠南渡、中原大迁徙的源头

河南与海内外汉人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和情感基础

摄影/朱跃

历史上,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生、外敌入侵

发生了多次人口大迁移

中原士族、百姓纷纷南下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皆收入了大量的河南汉族移民

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

也传到了长江流域乃至闽粤地区

百越纹身之地,因此化成海滨礼仪之邦

福建连城客家的“走古事”民俗,非常接近河南安阳等地的“抬阁”

摄影/肖志文

明清时期,随着闽粤移民过台湾、下南洋

中原文化进一步扩散

并且具有强大的向心力

越是边远地区,汉族的中原意识越强

虽然各地汉人寻根的祖地有所不同

譬如广府人的祖地韶关南雄珠玑巷

客家人寻根的宁化石壁

乃至台湾、海外汉人远道而来寻祖

最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故乡:河南

闽南汉人从族谱寻祖,最终指向老家河南

摄影/肖志文

河之南,土之中,人杰地灵的中原大地

流淌的大河是中国之血脉

矗立的山脉是中国之脊梁

河南,是华夏文化的故乡

也是所有中华儿女的老家

你回家了吗?

本文汇编自《中国国家地理》河南特辑

文章关键词: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花880元起,两年就可拿到本科毕业证?官方回复:虚假宣传 花880元起,两年就可拿到本科毕业证?官方回复:虚假宣传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