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6日电 (张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100万人以上。就业话题素来是全国两会的焦点,针对如何稳定和扩大就业,听听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怎么说。

 资料图。中新经纬 摄
资料图。中新经纬 摄

  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积极探索线上服务新模式,激活消费新市场。支持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共享经济等发展,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开辟消费和就业新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指出,平台化、灵活性的新就业形态是实现稳就业的重要载体。新就业形态具有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兼职性强等特性,形成“蓄水池”与“缓冲器”,在劳动力市场中与标准化就业相互补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也表示,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应运而生,从业人员规模迅速扩张,形态种类日趋多样。这些新就业形态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稳住了低收入家庭的生计。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认为,数字化将加快乡村振兴的进程。数字化对新农村的作用之一,是带来新就业机会,数字技术下沉创造了新岗位,让外出务工的年轻老百姓回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2月26日,国新办举行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人社部副部长李忠表示,将通过学费补偿、高定工资档次、就业补贴等举措,引导毕业生到城乡社区服务,到教育医疗等人才急需的领域就业。同时,稳定“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的招募规模。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建议,应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不仅可以为基层输送人才,而且也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基层就业引导和培养机制,完善青年基层工作者的职业路径。基层单位应完善和落实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和职业发展路径,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人才政策扶持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提供住房、医疗、落户等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实施“农业人才下乡”计划,国家拿出一部分经费支持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可采用每年每人补贴1万元、连续补贴3年的办法,缩小与在城就业的收入差距。

 资料图。中新经纬 张猛 摄
料图。中新经纬 张猛 摄

  扫除就业歧视

  2020年底,教育部发布通知指出,要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应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向全社会呼吁,要为高职学生扫除就业歧视。政府聚焦高职毕业生就业保障,对高职毕业生留本地城市就业给予与本科生一视同仁的就业扶持政策,要出台和完善相关专项立法,制定更便利、有效的就业宏观政策,尤其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保障扶持政策。

  针对专业型研究生因学科名被挡在就业大门外话题,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院长刘春平认为,目前许多用人单位依据学术学位专业目录中的学科专业名称设置招聘岗位,有些地方甚至要求应聘者所学专业必须与所公布的需求专业完全一致,否则没有资格参加选拔。他认为,实践中大部分招聘岗位专业型研究生都可以胜任,这样的规定会将一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挡在就业大门之外。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面向各类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步伐。

  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多一门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就多一个就业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提案建议,进一步加强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建设,加快构建人工智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帮助青年学生掌握新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技师学院装备制造系副主任杨珍建议,通过加快实施工匠型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和建设公共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更好地满足全国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的培育需求。

(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