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重工:“四群共舞”引领人才创新让企业更出彩

2016-12-20 10:00 来源:映象网

大工匠谭志强(左一)与工友合力攻克加工难题

大工匠谭志强(左一)与工友合力攻克加工难题

杨金安(讲解者)大工匠工作室创新工作例会

杨金安(讲解者)大工匠工作室创新工作例会

  映象网洛阳讯(徐孟国 王爱民)在长11米、重160吨的支承辊两端分别打一个直径200毫米、深100毫米且圆心要在同一轴线上中心孔,精度要控制在0.02毫米以内,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精度的1/3粗细,这是个难度系数很高的技术活儿。这个庞然大物在中信重工重型数控车间“掌门人”谭志强手里,异常听话,大块头上秀“细活儿”, 经过10余天的精打细磨,一个近乎完美的轧机支承辊完工,受到客户的称赞。

  谭志强不仅是中信重工关键设备、目前全国最大的数控龙门镗铣床机长、班长,还是中信重工五个大工匠工作室——“谭志强大工匠工作室”站长。

  “大工匠” 是中信重工实施“金蓝领”工程中处于顶尖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在企业生产制造中发挥着克难攻关、言传身教、示范带头等重要作用。“金蓝领”工程为技术工人设立11个阶梯式技能等级(即1级工~8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大工匠)。中信重工首批聘任5名“大工匠”,并成立了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大工匠”工作室,以大工匠领衔建立的22个工人创客群开展产品加工技术攻关。

大工匠张东亮工作现场

大工匠张东亮工作现场

  杨金安,凭肉眼即可快速准确判断钢水温度和含碳量,32年来,带着“问题”干、盯着“问题”练,记了50多本工作笔记,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通过杨金安团队的不懈努力,中信重工形成了全面强大的炼钢系统,实现了对所有钢种的全覆盖。

  张东亮,领导眼里的“放心张”,同事眼里的“张大拿”,徒弟眼里的“张宝库”,中信重工镗床“大工匠”。今年以来团队取得项目攻关9项,解决生产中技术难题12项,创新先进操作方法2项。

  党朝阳,一把焊枪演绎岗位精彩。今年党朝阳工作室完成的《J型钢轨道的焊接技术》填补了国内J型钢轨道的焊接技术空白,《大型支承辊的堆焊技术》刷新了国内最大支承辊的堆焊纪录,《主油缸的焊接技术》攻克特殊合金钢的的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技术,为公司做大做强军工产业、开拓耐磨堆焊等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信重工世界首创GPYT系列盘式过滤机

中信重工世界首创GPYT系列盘式过滤机

  张朝阳,设备“大拿”。参与了世界最大、最先进的18500吨油压机安装,油压机平稳运行四年多来,精度丝毫没有改变。

  截至今年11月底,中信重工以5个大工匠引领建立的工人创客群开展攻关活动926次,参加人数10502人/次,取得成果107项,固化先进操作法83项,申报专利13项,发表论文12篇,在节能降耗、经济创效方面创造价值4420.3万元。

  除了以5个大工匠引领建立的工人创客群,中信重工还构建了技术创客群、国际创客群、社会创客群,形成了“四群共舞”创客体系。

  通过“四群共舞”的创客体系的构建,加速了产、学、研、用、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直接参与者超过800人,影响带动了1000名技术人员和4000名一线工人创新创效,创出了品牌、团队、机制和活力,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涌现出一批“首席设计师”、“创新蓝领”和“金牌工人”,形成了人人有创新热情、处处有创新课题、事事有创新空间、个个有出彩机会的全员创新格局。

责编:张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