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经济日报撰文:花开时节知美好
花开时节知美好
看罢《花开季节》,我内心不能平静。习总书记说:中国不乏好的故事,关键在于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事件,关键在于要有写好史诗的雄心。这部电视剧把从兰考到新疆采棉的平凡故事演绎得鲜活、真实、深刻、感人,真正是一部当代中国人民在劳动迁徙中创造的史诗。
我们现在常常谈论何为美好生活,我认为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更包含了人民在精神上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当中对民主、对法治、对生态的全面要求,而《花开时节》正是一部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电视剧。所以,千万不要把《花开时节》简单当作一部一般描写从兰考到新疆去摘棉花的农村故事,因为这部电视剧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个视角。这部戏是借助劳动题材深刻揭示了今天的新时代。它表面上讲的是棉花,实际上是讲中华民族、中国农民在精神上从站起来、富起来之后到走向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进程中,不仅收获物质之花,更要盛开精神之花,是走进人民群众当中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么来、又是什么样的作品,它的视角是宏大的。
能把故事讲得清清楚楚、层层递进很难,但《花开时节》显然做到了。一次普通的采棉之行居然牵扯出那么多事件,每个事件不大,但都丝丝入扣,生动展示了当下正在发生的大量生活细节。比如李大菊交代大妮如何摘棉花、摘棉花的时候要怎么跪着、网红直播的各种炒作、新疆的辣椒和大枣怎样堆成山等。还有那些很精彩质朴的台词从最平凡的人的嘴里说出来,直击时弊,多么有力量!这些细节如果没有深入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都很难做到。
创作的方法有千条、百条,最可靠、最有效的就是扎根生活、扎根人民。《花开时节》以人民为中心,导演、编剧、制片人亲自到棉田里采访,亲自在劳动中体验,电视剧中的很多故事和情节多数取材自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片子当中的绝大多数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甚至男女主角都是普通群众,这是他们第一次演电视剧,所以整部片子充满鲜活生命力。在片尾,我们可以看到,剧组为了拍好人物,在新疆采访了130多个真实的摘棉工。为什么这样做?剧中的人物不就是从这里边浓缩出来的吗?
这部电视剧最好的是什么?是培养造就了一批像大妮这样懂得诚实劳动的美、懂得对诗意的追求、懂得超功利的真正意义上的当代人,而不像我们某些影视作品里造就了一群又一群、一波又一波的功利的人、庸俗的人、低级趣味的人。北京大学95岁高龄的教授张世英先生是在世的年龄最大的哲学家,他70岁以后的近二十几年开始研究中华美学,他发现艺术就是应该造就有诗意的人,对于目前文艺世俗化现象,他则猛烈抨击。所以剧中大妮儿和二妮儿的差距是时代造就的,这两个人物的对比很有意味,是必需的。剧中那个文化影视公司的混账艺术总监赵家奇是个投机造假的“奇才”,这个人物的变化就是社会中一些人真实的样子,看着很解气。
《花开时节》看似没有打民族团结的牌,但却非常成功地发掘了这个主题。剧中最后,6岁的加索尔亲切地喊大妮妈妈,一群女花工掏心掏肺的视频不仅帮助吐尔迪一家重新复合,而且里面中原女人浓得化不开的亲情让人泪奔。
所以,《花开时节》讲好了中国故事,弘扬了中国精神,真正做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部作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花开时节》的创作道路是导演陈胜利一贯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纪实美学风格追求的延伸和深化。通过这部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到《黑槐树》《九一八大案纪实》《女子特警队》的东西都在里面,这昭示了一位有个性、有追求、有定力的艺术家应当坚持的创作道路。
胜利导演在剧中注入了它的诗情画意,他把镜头对准兰考黄河边,对准新疆天山脚下,对准白茫茫一望无际的棉花地里那些姹紫嫣红的女人,这些意象给观众以人与自然融合相处的一望无垠的壮美。可以说是托物言志,寓理于情,理念极致,意境深远,非常符合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学精神。相较于陈胜利,一些已经被捧得很高的导演却已经根本没有定力,也已经没有追求,他们就是为了赚钱。《花开时节》能够登上央视荧屏,引起普通人民群众的强烈精神共鸣,取得不错的收视,这本身就是对导演初心不变的最大肯定和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