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推进建筑工人实名制 促进行业发展高质量
新郑市浩创湖心佳苑建筑工地,工人张庆让抬头看向门禁左上方的摄像头,他的姓名、工种、所在班组等信息一一显示在屏幕上。
近年来,郑州倾力打造“建筑业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进劳动用工信息化、实名制、银行代发工资等制度。企业负责人登录该平台,工人相关信息和数据一目了然。
2018年,57万余人通过该平台实施了实名制信息化考勤,166个项目通过专用账户代发农民工工资2.52亿元。
实名制,企业和工人都受益
2018年郑州市建筑业产值达到4225亿元,为郑州成功进入万亿俱乐部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建设工程领域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上访问题一直是他们攻关的重点。
“我在附近城市的很多建筑工地都干过活,实行实名制管理的却不多,大多只是和工头有个口头协议,半年或者更长时间发一次工资,干了活拿不到工资是家常便饭。”16岁就从老家安徽到工地干活的张庆让说。
为从源头上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郑州市城乡建设局与天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筑业信息化平台劳务服务系统”,在全市全面推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工作。
“在郑州的很多工地每天上下班都打卡,每次走过这个闸机,我的心里就很踏实。”张庆让说,和其他城市比郑州就不一样了,每天上下班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工资每个月打到我的银行卡里。
据了解,在郑州的多数工地都安装了实名制信息化管理设备,农民工到工地务工,首先要拿出身份证将真实身份信息录入“建筑业信息化平台劳务服务系统”,进行实名制登记,上下工时进行刷卡或刷脸考勤,作为核算工资依据;每月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核算一次上月农民工工资,经农民工本人、劳务企业和总承包企业负责人三方签字确认,再将信息通过“建筑业信息化平台劳务服务系统”传到银行为每个农民工代发工资。
“我们工地一开始就使用这个平台,目前已有200多人考勤信息。”浩创湖心佳苑项目负责人张龙说,通过平台,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工人的企业评价、工种、出勤等信息,不但让我们能够远程监工,更能便捷地找到适合岗位需求的工人。
实名制,用薪留人工人安心
长期以来,建设领域多采用“包工头式”用工方式,通过层层劳务分包,将原本建筑施工企业应承担的支付薪酬的法定责任,“转嫁”到一些包工头身上,而建筑企业与包工头招用的农民工,大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习惯,很难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发生欠薪时,举证维权困难,各个主体相互推诿、逃避责任,导致农民工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
目前,“郑州市建筑业信息平台”实现了实名制登记,工人无需携带证件,站在人脸识别考勤机前,通过系统认证便能快速放行,有效解决了建筑行业内常见的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
“下一步,郑州将扩大运用‘郑州市建筑业信息平台’,使其扩展到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筑施工企业和建设施工项目,真正形成全面立体管理网络,做到全覆盖、无死角。重点指导本地骨干企业和在郑央企自觉落实管理制度。”郑州市建筑企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杨照安表示。
“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工人的人员流动太大。之前工资是按季度发或者到年底才发,他们心里没有保障自然不能安心工作。”张龙说,自从安装了施工现场用工信息系统后,工人们每个月都能看到工资到账,工地的人员流动问题基本解决了。
实名制,企业用工更加规范
据了解,郑州早在2011年就开始使用信息化实名制管理并进行试点推行。鉴于技术水平和系统配套的程度,当时的实名制主要采取刷二代身份证、门禁卡的方式进行。
2016年10月1日《郑州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郑州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全面推开“建筑业信息平台”。伴随着人脸识别、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工地入口的闸机通道也与时俱进,换成了人脸识别闸机。
“用工不规范一直是我国建筑业的积弊之一。‘来了就能干,能吃苦就行’不仅给建筑施工带来了风险,也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天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马正祥说,目前我们研发的这套智能劳务信息平台能基本解决这些难题,同时保障了工人与企业双方的权益。
据介绍,“郑州市建筑业信息化平台”实现政、企、银、公安四方联动,持续推进建筑工地实名管理的规范化、便捷化。(来源:海外网 余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