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企业迎来中场角力

2017-10-09 14:16 来源:长江网

  9月15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发布。指导意见明确, “北京共享单车不得设置商业广告”,“对车辆投放实行动态平衡”,对于管理不力的企业将“限制其投放”,“对废弃车辆必须及时回收,按环保要求处理”。此前的9月7日,北京市政府曾发布声明宣布,北京市15家共享单车企业将被暂时禁止新增投放共享单车。

  另据媒体报道,最近对共享单车亮出黄牌的,不止北京。包括北京在内,目前全国已有12个城市叫停共享单车投放。有媒体评论指出,随着这一波禁令效应的持续发酵,相信“亮黄牌”的城市会越来越多。
  今年8月,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共享单车的发展运行进行规范。
  从百度搜索指数看,自2017年2月以来,共享单车的搜索指数持续处于高位。共享单车被热切关注,与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深入程度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共享单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解决问题的负外部性也逐渐显现,新的秩序稳定之前,正是舆论繁荣的时期。
  从最近一周的态势上看,共享单车话题在舆论场的走势与人们的日常工作节奏密切相关,周六日(16-17日)相关信息更新量明显较少,工作日则相对较高。这种情况,也反映了该话题“常态热”的热点。
  从舆论倾向性看,新华网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总体上舆论对共享单车持中性态度。媒体的负面倾向性要高于网民,网民持正面看法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媒体。
  舆情观点倾向
  共享单车负外部性进一步凸显,成为城市管理难题
  经济参考报指出,不到一年的时间,共享单车在各大中小城市布局,一方面满足了短距离出行需求;另一方面造成了“单车围城”的困局。共享单车给百姓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目前,共享单车在一些城市已经出现过量投放、乱停乱放问题,甚至“僵尸车山”等现象不断曝光。近一个月来,多城市出现几万辆违停单车堆积如山,甚至被杂草所覆盖现象。
  随着共享单车整个行业面临重新洗牌,一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共享单车企业转而用夸大宣传的方式招揽加盟商、转嫁困境。有媒体报道称,个别企业甚至“以700%回报为诱饵招商”。对此,网民“丰收”认为,共享单车市场加盟乱象目前主要表现在加盟招募宣传天花乱坠,如果不对这个环节严加治理,今后很有可能传导到市场,即某些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被忽悠入局后,由于缺乏管理能力会使这个市场更混乱,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加盟共享单车,投资者还需要一双慧眼。
  舆论认为,要避免一刀切思维,进行精细化治理
  网民“斯恪”认为,任何新生事物,都有正外部性也有负外部性。比如对于共享单车,正外部性在于促进绿色出行、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缓解交通拥堵,而负外部性则是侵占道路交通资源、无序停放扰乱交通秩序等等。所以,管理应该看到这两方面因素的存在,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也要对负面因素进行规范,无论什么情形下,一刀切都不是好的应对手段。
  中国青年报文章也认为,精细管理,共享单车才会行稳致远。对共享单车的适度行政干预,其治理的出发点与归宿,都应该是让共享单车更规范、更方便,而并非指向扼杀新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行政固然要有刚性和执行力,但必须要本着与民方便的政策善意,善于采取新的技术手段,并与企业、民众实现充分的互动。“杀死”一辆共享单车可能很容易,而一旦窒息了共享精神,则无疑又走向了政策初衷的反面。
  治理共享单车乱象,需要多个涉事主体协同合力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中心战略规划师尹志芳认为,单车出现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协同创新治理。政府要做好共享单车的发展定位和顶层设计;企业要增强线下运维能力,履行经营主体责任;用户要文明用车,并带动更多使用者做文明骑行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网民“徐义闯”认为,针对共享单车的管理,既不能投鼠忌器、缩手缩脚,又不能简单粗暴、一收了之,而应从源头上,从共享单车公司主体责任落实上,相关管理部门五指成拳、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方能取得共享单车治理上的成效,还社会良好的公共秩序,还共享单车和谐有序发展的一片蓝天。
  摩拜单车安徽区域有关负责人徐晓景建议,尽早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主导,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共享单车企业研讨并持续改进共享单车治理,比如单车投放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如何约束各自投放量。还有观点建议,探索兼职聘用环卫工人或者文明志愿者强化现场巡查;加大公益宣传,培养市民正确文明使用共享单车、按照交通标志停放的主动意识等。
  用大数据技术解决难题,放大共享单车的正面效应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洪洋表示,共享单车未来的方向将是便捷化、舒适化、智能化和有序化,其中智能化将有可能破解共享单车现存的“乱象”,促使其走向有序。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化手段的运用与线下运维能力的加强,或许可以缓解“乱象”。
  成都市交委总工程师聂斌表示,通过实时共享数据掌握共享单车市场运行状况,指导共享单车实现精准调度、投放和监管,并通过出行数据分析,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建设、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支撑。
  媒体人连海平呼吁,珍惜共享单车城市治堵之功能。现阶段,城市共享单车的主要问题并非总量超饱和,而是投放严重失衡——饿的饿死、饱的撑死。企业总是追着利润跑,城市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适度纠偏,保障公共利益。譬如,对非中心城区实行鼓励政策,将有助于企业进行均衡投放。 再进一步,如能抓住共享单车逐渐被公众认可的好机会,趁热打铁,加快构建、完善城市慢行系统,那更是功能无量。
  新华网“舆情在线”点评
  今年以来,共享单车话题持续引发舆论热议。与此同时发生的,则是共享单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裂变。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市民以及政府等主要利益攸关方持续博弈,寻找着各自的边界,共同塑造着当下的格局与秩序。
  在这个三角博弈格局中,市民(网民)居于核心地位,这也是互联网用户思维的体现。一方面,市民的需求是共享单车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市民对共享单车的使用体验,不仅是共享单车企业加强自我管理的鞭策,也直接构成了政府治理共享单车的民意依据和舆论支持。
  从舆论反应看,舆论对共享单车的看法更加理性,也更为全面。强化共享单车的正外部性、弱化其负外部性,需要各利益攸关方的共同努力。下一阶段,权利与义务的分配应趋于平衡;在服务能力提升、信用体系建设、车辆停放管理等方面,技术手段的作为应更加凸显。

责编:李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