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今评弹  > 正文

被误读的昆德拉,不因误读而黯然

2023-07-14 10:39:42   来源:大象新闻

评论员 李长需

写出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那个作家,去世了。

这个叫米兰•昆德拉的作家,以94岁的享年,以“欧洲作家”的标签,出现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他在中欧国家捷克出生并长大,他的成名作也是用捷克语写成的,中文翻译里,也有把他称作“捷克作家”的;但46岁移居法国后,他坚持用法语创作,并声称自己是法国作家。

有人评论,昆德拉的写作人生,像是上帝与他开的一个玩笑,充满了误解:他不仅是误解的受害者,也是误解的制造者。这源于特殊的历史境遇,也源于他对媚俗的反抗,和对文学的独立性的追求。

他曾先后两次被开除出党,因立场问题而遭受谴责;他被迫离开捷克,并借小说《告别圆舞曲》主人公之口,说出“他会离开一个他曾错误地出生的地方,一个并不觉得是自己家的地方”,但在离开的那一刻,“他知道,他离开的是他唯一的祖国,他没有别的祖国”。然而,当捷克剥夺了他的国籍,而法国授予他法国国籍时,他又换了说法。说“法国是我精神上的祖国,如今是我的第一祖国。”

不仅如此,在人生下半场,他坚持用法语写作,并声称永远不会再回到捷克;但当重获捷克公民身份后,他又几次秘密返乡。

矛盾的昆德拉,一生生活在矛盾中,他被捷克人视为“叛徒”,又被西方世界看做“斗士”。他的作品,也在这种矛盾中被误读。

在中国,昆德拉似乎被当做反思民族遭际的有效话语资源与参照物。曾经,有人认同他的反思勇气,也赞赏他“跳出圈子看清事”的超然批判态度,但也有人指责说,他是懦夫、逃避者、奉行狡猾的犬儒主义者。

很显然,昆德拉被不少人误读了,这些人先有观点入住心中,再观之心中固有角度,却很少正视他小说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有人形容这种误读时说,“他的作品是一种被背叛的遗嘱”。

其实,对昆德拉最大的误读,是把他一个很重要的概念Kitsch,翻译成了“媚俗”,也即讨好世俗,但这正与昆德拉的本意相反。昆德拉用这个概念,指称人们对意义世界的渴望。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昆德拉说,刻奇(Kitsch现在被翻译成刻奇)是排斥一切非本质的东西。在该书中,他写了两滴泪,第一滴泪是看见孩子在草地上奔跑而感动;第二滴泪是和所有人类在一起,为孩子在草地上奔跑而感动。这第二滴泪,就是刻奇。这个刻奇,就是要求整齐划一,排斥一切个人性。用分析的语言说,刻奇就是一种自我伟大的不真实的激情。

当然,无论怎样误读,都遮挡不住昆德拉作品的光芒。昆德拉的学生、同时也是他作品的汉语翻译者的董强认为,昆德拉是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没有之一。虽然他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但是“小说家”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把思想艺术性和生活经历相结合,对小说的理解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哲学高度。而法语学者黄荭则说,每年诺奖前夕都会提到昆德拉的名字,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影响已经超出了诺奖,他早已是一个传奇。

而今,这个传奇逝去了。但无论他活着还是逝去,也无论他遭受怎样的误解,他身上的光芒,都不会因此而黯然。他就是那个我们值得敬仰的传奇。

 

文章关键词:昆德拉,&ldquo,&rdquo,捷克,作家 责编:王为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黑色外卖餐具不能用?上海官方辟谣 黑色外卖餐具不能用?上海官方辟谣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