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王韶卿)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太极拳是极富中国传统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9月4日,“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采访团来到太极故里温县陈家沟,了解太极拳的历史与发展。
据了解,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和式、吴式、孙式等多家流派。
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是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
太极拳自17世纪创编以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参练人数最多的世界第一运动。温县现有太极拳武术学校60余所,拳师600余人,其中400余人常年传拳授艺。陈小旺、陈正雷等名家除在全国各地授拳外,还赴海外开展太极拳文化交流,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授太极拳。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已经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截至目前,全世界参练太极拳的总人数已达到3亿多人,有各种太极拳组织1000多个。
近年来,温县提出了“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的战略定位,围绕“叫响千年古县,重塑武术之乡,营造生态家园,构建和谐之城”的战略支撑,突出“让产业更强、优势更彰、城市更靓、生态更优、民生更实,建设富强、开放、美丽、健康、幸福新温县”的战略重点,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努力为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作出温县贡献。
黄河流经新乡市封丘县56公里,在黄河左岸、黄河大堤以南、贯孟堤以北形成了241平方公里的黄河滩区带。
据介绍,1992年,黄科院在郑州市北郊征地400亩,建立了大型黄河模型试验基地。从1992年开始,先后投资建成多座试验技术先进的大型试验厅,其中包括小浪底至陶城铺的黄河下游河道模型厅、小浪底水库模型厅、三门峡水库模型厅、水土流失试验厅等。
黄河从青藏高原北麓发端,一路九曲跌宕奔腾万里,从孟津出峡谷一泻千里,造就了广袤的黄淮海冲积扇大平原。荥阳,正处于峡谷至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中国地形西高东低三级阶梯中的二、三级过渡带。
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黄河河务局联合开展“美丽中国•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网络主题活动,映象网策划大型专题特别呈现。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洪口。中国网信网 张群 摄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黄河治理历来都是治国安邦的大事。9月3日,由
治水名人园大禹雕像 王蒙(摄)河工雕塑园雕塑 王蒙(摄)为宣传黄河文化、普及黄河知识、弘扬黄河精神,孟州河务局在开仪控导工
9月4日,豫北平原秋阳高照,天朗气清。在河南温县,记者见证了该县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打造“一文一农”两大特色产业品牌、做好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豫、晋两省交界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小浪底工程1991年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
厂区绿植葱郁,路旁花树点缀,货车来回穿梭——河南桐柏县博源新型化工有限公司内一派火热生产景象。这家在河南率先获得卫生注册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黄河治理历来都是治国安邦的大事。9月3日,由中央网信办传播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黄河河务局承办的“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网络主题活动一行走进三门峡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感受滔滔黄河水的宏伟壮观,见证受益于合理治理的黄河的健康生命形态。